元、明、清时期城市重心的东移与工商业市镇的繁荣

元、明、清时期城市重心的东移与工商业市镇的繁荣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8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7316

标签:

摘要: 元朝疆土辽阔,全国遍设驿站,据成书于至顺二年的《经世大典》记 载,总数达1500多处,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稠密交通网,“星罗棋布,脉络相通”。元朝驿路系统向东北可通奴尔干,驱北可远达吉利吉思部落,西面则到达乌思藏,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明清两代又在元代驿站基础上再...

元朝疆土辽阔,全国遍设驿站,据成书于至顺二年的《经世大典》记 载,总数达1500多处,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稠密交通网,“星罗棋布,脉络相通”。元朝驿路系统向东北可通奴尔干,驱北可远达吉利吉思部落,西面则到达乌思藏,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明清两代又在元代驿站基础上再加以扩展,几乎无处不可通达,形成较汉唐更为稠密的全国交通网络。本时期在交通事业上最大的建树,则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元朝定都大都城,需要大批江南漕粮。平宋之初,从江南北运的漕运,一路为海运,一路为河运。河运的路线是由浙西入江淮,再从黄河逆水而行至中涞旱站上岸,然后陆运180里至淇门人御河,再顺御河而下至直沽,转达大都。但元代的会通河、济州河通运并不理想,其原因一是经常遭受黄河北决的冲 毁,漕运受阻,二是水源不足,不胜重载。所以终元一代漕粮多以海运为主。末年竟废弃不用,至明初会通河已淤断约三分之一。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空前发展,水陆交通四达,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大批 大小工业城市。一类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治中心,如首都北京和陪都南京以及各省省会和府州治所,均是大小地区的中心都会。此类不必赘述。一类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因水运交通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如通州、直沽、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苏州、嘉兴、杭州等。这些城市大多原先已为府州治所,后因大运河所经,更趋繁荣。如临清因元开会通河后,为舟航之所必由,商贾萃止,骈樯列肆,岿然一重镇。济宁为南北咽喉,国家四百万漕艘皆经其地,闽广吴越之商持资贸易者帽集于此。在运河沿线也有一些小镇,由于交通地位重要而 形成较大的商业市镇,在地区之内产生较大影响,如河西务、南阳镇、清江浦、王家营等。

在全国宏观的城市分布上,元明清三代发展的趋势是南方逐步超过了北方,许多在过去十分繁华的北方大城市,除了首都北京外,大多到清代则有所衰落,或者发展极为缓慢。工商业城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具体来说,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江浙地区,长江沿岸,大运河沿线,是城市发达地带。杭州、苏州、常州、无锡、镇江、扬州、淮安、徐州、聊城、临清、德州、天津、通州、广州、宁波、福州、泉州、汉口、重庆、泸州、成都等是明清时期最发达的城市。

清末南北漕运停办,运河失修,渐趋淤废,沿线城镇受严重影响。如临清、聊城、 济宁、淮阴、扬州等已无昔日繁荣景象。有的则完全湮没无闻,如河西务、南阳镇、王家营等。同时海上轮船运输和铁路运输改变了我国东部地区的交通格局,大宗货物改向海运港口和铁路沿线集中。有的城市却受惠于铁路而迅速繁荣,如长春、哈尔滨、石家庄、唐山、蚌埠、郑州、合肥等。有的则受惠于海运,如上海、天津、青岛、大连等。总之,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城市、交通的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