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城市分区规划梗概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城市分区规划梗概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4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917

标签:

摘要: 楚郢都亦采取战国城市流行的,以功能分区为基础,综合区为组合分区(或规划结构单元)的规划格局,来处理城市的分区问题。 根据已知的考古勘查情况,郢都城市分区,按功能划分,目前大致可分为宫廷区、居住区、手工作坊区。据文献记载,郢都市肆甚为繁荣,故当有颇具规模之市场区...

楚郢都亦采取战国城市流行的,以功能分区为基础,综合区为组合分区(或规划结构单元)的规划格局,来处理城市的分区问题。

根据已知的考古勘查情况,郢都城市分区,按功能划分,目前大致可分为宫廷区、居住区、手工作坊区。据文献记载,郢都市肆甚为繁荣,故当有颇具规模之市场区。不过考古未查出市场遗址,文献也缺乏市位之明确记载。至于手工作坊区,现已查明的只有制瓦、制陶器及冶炼等,可能尚有其他种类作坊,有待继续探求。郢都城内无陵墓区,楚国国君及贵族的墓均在城外。

由于有些建筑群遗址尚未进行考古发掘,如城东南隅凤凰山东侧的夯土台基群,城东北广宗寺附近的夯土台基群等,故我们对这些建筑群的性质尚难判断。很可能这些建筑群又足以构成新的功能分区,譬如别宫、宫署、府库之类的分区。显见郢都城内断不只上述几种分区,当还有未经发现的其他分区。

郢都城内有三条主要河道,即朱河、新桥河和龙桥河。郢都城市规划结合地形,运用城内河道分布所形成的格局,巧妙而合理地布署了城市各种功能分区。新桥河与龙桥河交汇地段正处于全城中北部,这个地理位置有利于形成全盘规划结构的重心,也合符传统的择中立宫要求,故置宫廷区于此,以为全城的中心区,且借河道作屏障,更加强了宫城的防护能力。河道以北及以西的不同地段,则布置手工作坊区及居住区,使城市居民的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既可保持密切联系,又能有所区别。龙桥河南,宫城东垣护城河东的地带,除有个别制陶作坊及居住区外,可能还有商业区(市)和官署区。龙桥河北广宗寺附近与宫城隔河相对的那组夯土台基群,是否为离宫区?尚待证实。从这些分区布置与河道分布密切结合的情况,便可体察到郢都规划在这方面所创造的经验,足可与燕下都并美。它们的成就,是很值得借鉴的。

就考古勘察情况论,宫城北靠近龙桥河西段两岸地段分布有密集的水井,并有古窑址多处,遗物中亦发现大量的板瓦、筒瓦和陶器,显然这里是一处较具规模的制瓦制陶器作坊区。宫城东古河道东岸也有水井及窑址,当为另一制陶作坊区。宫城西新桥河西南陈家台附近,发掘出冶铸设备和炼渣、耐火泥等遗物,看来此处应是一个冶铸作坊区。

从这几处作坊遗址,我们便可看出,郢都的手工作坊区,也是按生产专业而安排的。东周文化堆积层较厚的地方,如城东之周家湾、城东北之文家湾、沿龙桥河两岸地带、新桥河东岸佘家湾,以及城西北隅之摩天岭和苏家套等处。这些地方是人密集的居住区。其中尤以周家湾及龙桥河两岸,应是城内居住人口最密集的地带。手工业者居住区邻近手工作坊,譬如陈家台冶铸作坊区附近,发现有稻米遗迹,便可视为佐证。

初步推测,郢都城的市—商业区可能在城东周家湾一带地段内。因这里既有龙桥河航运之便,又接近手工作坊区和城的东、南二门,同时也是东周文化堆积层较厚的人口最密集的地带,且其规划位置仍在宫北范围内,尚不失传统的“前朝后市”的规划格局。如此推测是否合乎事实?犹待考古发掘验证。

郢都墓葬区主要分布在城周30〜40km范围内。这些墓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八岭山纪山长湖边之大型墓葬区,其中有些墓封土直径达40m,高在6m以上,可能为楚国君及王室要员陵墓。另一类为小型墓葬区。城东北雨台山、城南拍马山、太晖观及张家山等处墓葬区,都属此类。

以上所述,便是郢都城市分区规划的梗概。由于有些遗址尚未揭露,故尚有未经查明的分区。有些分区虽已探出,但因内部一些建筑遗迹细节犹待进一步清理,致多数建筑性质一时无从判断,因而影响了对分区布局的探讨,譬如宫廷区即为一例。有鉴于此,所以郢都城市分区规划的研究,还须随考古工作的发展,再事补充。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