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秦国疆域 秦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汉族古称)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乱而遭到西周统治者的惩罚,被迫西...
秦国疆域
秦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汉族古称)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乱而遭到西周统治者的惩罚,被迫西迁,嬴姓部族因此沦为奴隶。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周夷王以后,周王室越来越衰败,不得不依靠秦人来稳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国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直到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国多位君王死于讨伐西戎,秦人与戎人常年交战造就了秦人能征善战。
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国,从此秦国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
战国初期仍都雍(今陕西凤翔),秦灵公时(前424-前415年)迁泾阳(陕西今县西北),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再迁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卫鞅第二次变法时又迁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时秦远比东方诸国落后,所谓“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会盟,夷翟遇之”。秦孝公自己也说:“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其统治范围初仅及今甘肃省东南部、陕西省沿渭河两岸及河西(黄河以西、洛水以东)地区。后东侵韩、魏、赵,攻占上郡、河东、上党、河内、南阳等地,北灭义渠,西有汉中,南并巴蜀,夺楚地建黔中、巫郡。于是“秦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沃野千里,地势形便”,略有今陕西全部,甘肃东南部,山西、河南和湖北的西部,湖南的北部和四川地区。秦国疆域地势险固,宜于守御,又宜于出击,成为日后统一中国的凭借。
蜀国疆域
战国时代,古蜀王朝虽然盛极一时,但同中原诸夏及秦国相比,却有着相当大的弱点。中原诸夏在战国之初就先后兴起了变法运动,改革田制、税制及兵赋之制,确立起了新的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发展。而同一时期的古蜀王国,生产关系虽然已突破落后的奴隶制度,但仍属封建领主制,还没有转变为进步的地主制经济。古蜀王朝虽然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但经济实力的增长速度却不适应政治形势的日益变化。不仅如此,在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秦国势力蒸蒸日上,连年发兵,节节胜利的形势下,蜀国内部还内讧不断。
公元前316年,开明帝亲率蜀军讨伐封至汉中重镇的弟弟苴侯,并占领了葭萌(广元昭化镇)。苴侯求救于秦国,于是,秦惠文王便以此为借口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领秦军从石牛道南下伐蜀。蜀王仓促应战,被秦军大败,蜀王逃到武阳(今四川彭州),被秦军追杀。蜀王太子及蜀国太傅、丞相等率残部逃到逢乡,败死白鹿山(今四川彭州)。这年农历10月,秦军扫荡了蜀国的反秦势力,一举兼并了蜀国,蜀国至此灭亡。
商周春秋时期,古蜀王国的疆域北达汉中,南至南中,东至鄂西清江。战国时期,蜀国向北保有汉中,向南深入西南夷,向东据有嘉陵江以东地区,成为中国西南的泱泱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