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江南运河沿线的城市

唐宋时期江南运河沿线的城市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935

标签:

摘要: 唐宋江南运河起自润州(今镇江),迄于杭州。这条运河的某些河段既是历史上我国境内开凿最早的运河,也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发挥经济效益最大的运河。江南运河之始凿,据现有资料研究是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吴国控制长江下游,逐渐强盛并欲向外拓张的时期。早期运河河道迂回...

唐宋江南运河起自润州(今镇江),迄于杭州。这条运河的某些河段既是历史上我国境内开凿最早的运河,也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发挥经济效益最大的运河。江南运河之始凿,据现有资料研究是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吴国控制长江下游,逐渐强盛并欲向外拓张的时期。早期运河河道迂回曲折,穿行于湖泊之间,当是吴人善于利用太湖平原河流湖泊众多的自然条件。目前尚能见到的最早记载这条水道的文献是《越绝书•吴地传》,对其走向,已有学者做过考述,即以吴国都城姑苏(今苏州)为中心,北支出平门,经巢湖(今漕湖),过梅亭(今无锡梅村),入杨湖(即今阳湖),北趋渔浦(今江阴利港)而人长江。南支经今平望、嘉兴、崇福,直南人钱塘江。秦始皇统一六国,南巡会稽曾重新整治江南水道,发囚徒掘陵岗,开通丹徒水道(今镇江至丹阳段),逐渐形成江南运河的主势。江南运河沿线的城市因秦汉以来运河走向基本稳定,所以城市的位置未发生迁改转移。如:曲阿(今丹阳)、常州、无锡、苏州、秀州(今嘉兴)、杭州等城市,自秦汉奠基以后,始终在原址发展。只有润州(今镇江)稍有例外,其城址一度随江南运河出江水口的变化而有所转移。

最初,秦汉丹徒县城址在今镇江市东南丹徒镇,当时恰好控扼丹徒运河人长江水口。东晋元帝时,琅琊王司马裒镇广陵(今扬州),欲由江南运粮西出京口(今镇江市),乃自丹徒向西延伸运道,遇水浅涩,立丁卯埭以节制水量,粮船始通。丁卯埭故址在今镇江市东南丁卯桥附近。此后,江南运河出江北口基本稳定在京口。随着运口的变化和京口控扼长江、运河地位的上升,晋元帝太兴(318—321)初年,晋陵郡及丹徒县悉移治京口,晋陵郡城址位于今镇江市北固山东南花山湾,其罗城遗迹已于1984年被发现并作了试掘。此城因山为垒,凭高据险,军事控守功能十分明显,六朝时期,史籍中经常提到的京口城就是指的这座城。隋唐改置润州,仍依京口城旧址,未尝迁徙。唐朝中叶,运河出江口京口堰,改在北固山西侧,润州因绾毂运口,过往船只皆需停靠在京口堰内外候长江潮生而越堰。

北宋神宗时期,日僧成寻两过京口堰,均需停船候潮越堰,他在《参天台五台山记》卷三记述:“熙宁五年(1072),九月十日辰时至京口堰驻船。午时乘小船崇班、都衙、通事相共渡扬子江。……依(湖)潮干不越堰宿。十一日乙卯天晴,申时以牛十四头,左右各七越堰。依堰司命上陆见越船最以希有也。堰下河船驻宿。十二日丙辰天晴,卯时出船出水门。过一里出水门向扬子江。”又卷八记述其返程再过京口堰,“熙宁六年,五月七日己酉雨下,卯时通事来……即出船渡扬子江,堰兵士七人来加。巳一点入润州河毕。堰兵士七人与百文,梢工二百文,本兵士十人合二百文毕。巳三点至京口堰止船。……依潮干不越堰宿。八日戊戌天晴……午时越堰。左右辘轳牛合十六头,依潮生也。”长江每天的潮汛,如今在镇江市江边仍然能够观察到。

随着江南运河水运日渐繁忙,京口堰内外等候江潮而越堰的人员往来不断,买卖业、客馆业、仓储地纷纷出现在堰坝附近,京口堰一带渐成市井。镇江城市的生长点不可能再局限于北固山东南岗丘上的原京口城一带,而只能向西扩展,即向运河两岸延伸。特别是两宋时期,京口堰经过几次重修被改造成多级澳闸,以减少越堰的劳累,吞吐能力加强,大型转般仓、军资甲仗库、交钞库等国家仓储纷纷在城西沿运河增置。另外,南宋在北固山下又开辟了一个江船避风港,并加修甘露港上下闸,通过穿城的关河南联运河,增加江船入运河的通道,以减轻京口闸积船的压力。于是在原京口城与运河之间形成建筑面积几倍于旧京口城的新建城区,并出现了五个市场:大市、小市、马市、米市和菜市。城市性质逐渐摆脱单一的军事行政职能,而向商业、手工业及水运转输中心发展。这一职能转换的奠定,大致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嘉定年间(1214—1224),以史弥坚新作镇江府城的完成为标志。案:镇江府城子城及东西夹城系唐代城市范围,仍未脱离北固山东南岗丘。宋代才在岗丘与运河之间的低地修建新城,并于嘉定年间完筑新城垣与新城门。此城市规模一直保持到清朝中叶。19世纪长江主泓道北偏,镇江江岸由侵蚀冲刷转变为淤积为主,才在宋代城址与江岸之间形成新的港埠区。

南宋偏安东南一隅,西北、西南诸路财赋全仰仗江船运至镇江府下卸,再转运河船运至都城临安,镇江的转输职能远胜过前代,遂能刺激城市的发展。尽管南宋镇江府主要行政机构仍然集中在旧京口城内,而且尽管元代镇江城市发展的速度较宋代曾有所减慢,但城市核心向运河岸侧转移及城市职能转向口岸商埠的趋势,直至上个世纪中叶,一直未有间断。我们不能不承认正是江南运河对城市的吸引,才使历代镇江城市的城址发生转移,并进而获得发展的机会。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