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东北地区盛京语言文字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东北地区盛京语言文字的发展历程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3667

标签:

摘要: 盛京地区 乾隆年间 光绪年间 相关链接 盛京地区 东北地区汉文对满文的取代首先发生在盛京地区。盛京作为清朝的陪都,商业繁荣,文化发达,汉族移民进人的时间最早,加上原有的大量汉人,汉语对满语的影响较大,因而汉文最先代替了满文。乾隆时期满语的使用危机初...

盛京地区

东北地区汉文对满文的取代首先发生在盛京地区。盛京作为清朝的陪都,商业繁荣,文化发达,汉族移民进人的时间最早,加上原有的大量汉人,汉语对满语的影响较大,因而汉文最先代替了满文。乾隆时期满语的使用危机初露端倪。清政府原来规定盛京官员的奏折必须用满汉文兼写。但到乾隆末年,在臣僚的奏折中多用汉文,用满文的越来越少。据《清实录》记载,1747年,乾隆帝召见盛京补放新满洲佐领,这些人“清语俱属平常”。

乾隆年间

乾隆吃惊地说:“盛京系我满洲根本之地,人人俱能清语,今本处人员竟致生疏如此!”1752年,吏部带领引见盛京笔帖式二员,其“清语生疏,不能奏对”。到1779年时,盛京城已是“各城所用汉文者多,用满文者少,且能说满语之人仅十之一二。盛京之地,旗民杂处年久,弃满洲之旧道而习汉文,从小即习汉书,反不以满语为是。本城满语即然如此,想其余各城之满学亦不过如此”。为此,清廷不得不发布上谕:“盛京系发祥之地,清语俱甚平常……身为旗员,岂可不能清语乎……不能清语,实为弃本……”。

乾隆之后,盛京玛尔屯地方“满人不能清语”。据调查,沈阳市的满堂乡,满文在乾隆时还有人讲,从嘉庆、道光以后就没有人讲了,光绪以后人们就都忘记了。被调查人赵普海说:“满语、满文的消失,是汉满相处一起,长期交往的结果。满汉通婚,汉族的姑娘嫁满人的多,母亲教儿子,儿子也就说汉话了。更重要的是,汉人多满人少,长期往来,满人就学会汉话汉文了”。凤城的满族,“清中叶以后,操用满语者已日趋渐少,现在则完全通用汉语,只有80岁的焦玉琪尚能记得几个字母和几句满语”。

光绪年间

光绪之后,盛京土著之满人皆用汉语,“文字亦皆从汉文”。曰人小越平隆于1898年由奉天入兴京,途经福陵、永陵时写道:“此地尤多满人,散在各处,如盛京则只居住满人,然不闻话满语者”。当时盛京的承德学校,“除维城学堂,系属宗室觉罗,有满文一课,余则书汉文”。

盛京地区,满族由使用满语到转用汉语,情况较为复杂。城镇中满汉杂居,转用汉语的时间要早一些;聚居在乡村的满族,学会汉语并转用汉语要晚一些。总体上说,盛京的满族大约在清代中后期陆续转用汉语。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