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关内移民路线

中国近代关内移民路线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3 编辑:zhangxiang 浏览次数: 4317

标签:

摘要: 交通工具 迁移方式及路线 相关链接 交通工具 近代关内移民赴东北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水路,一条是陆路。即通常所说的“泛海”、“闯关”两途。水路,又称东路。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最近处只有90海里,一夜即可到达对岸,加之船票价格低廉,...

交通工具

近代关内移民赴东北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水路,一条是陆路。即通常所说的“泛海”、“闯关”两途。水路,又称东路。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一衣带水,最近处只有90海里,一夜即可到达对岸,加之船票价格低廉,因此在铁路开通之前,移民绝大部分走水路到达东北。据《凤城琐录》载,乾隆年间“奉天南滨大海,金、复、盖与登、莱对岸,故各属皆为山东人所据。凤凰城乃极边而山之陬水之涯,草屋数间,荒田数亩,问之无非齐人所葺所垦者”。通过水路来东北的路线主要有青岛至大连、烟台至营口、天津至营口、烟台至海参崴等四条航线。

山东移民大都先坐车或步行到烟台、青岛、威海卫、石臼港(位于今山东日照市),然后乘船在大连登陆,由南满转赴长春、滨江(今黑龙江哈尔滨市)等地。有的则在沿海渡口,如黄县(今山东龙口市)的龙口,蓬莱的兰家口、刘家旺、蓬莱城等坐帆船抵达东北,在营口、安东(今丹东市)、海参崴登陆。有的从济南小清河坐小船航行至羊角沟(今山东寿光市北部小清河人渤海处),然后坐轮船抵达东北;由河北移人者,多在天津搭船,然后到营口及大连等地上岸。

迁移方式及路线

陆路,又称西路。在1894年(光绪二十年)天津至山海关段铁路开通之前,山东移民多由渤海湾沿岸徒步而行,从柳条边威远堡门(今属辽宁开原市)、法库门(今辽宁法库县)、辽东边墙的各边口及喜峰口、古北口、冷口等处进人东北三省。1894年之后,随着中东铁路及南满支线、京奉线、胶济铁路、津浦(天津一浦口)铁路的通车,山东、河北等地移民多由京奉、津浦、北宁(山海关一沈阳)等路出关,然后沿京奉、南满、打通(打虎山一通辽)、四洮(四平街一洮南)等路分散。而河南人东北者,多先在郑州聚集,然后搭平汉线至丰台,再转北宁路出关,经打洮(打虎山一洮南)及洮昂(洮安一昂昂溪)两路,分散各地。到20世纪20年代的移民高峰时期,东北境内各铁路支线如安奉、吉长(吉林一长春)、四洮、长图、洮昂、打通、沈海(沈阳一朝阳)等线相继通车和各路段联运的实现,经陆路到达东北各目的地迅速而又便捷,于是走陆路的移民日益增多。如1918年,山东前往东北做苦力的移民约35万人,其中从烟台出发者12万人,从龙口出发者10万人,从青岛出发者9万人,从羊角沟出发者2万人,乘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再转京沈路者2万人,其经陆路抵达东北者只占了6%。到1926年,从山东、河北一带去东北的劳动力计50万人,其中由京沈线来者13万人,经朝阳、凌源一带徒步北行者2万人,乘船在大连上陆者20万人,营口上陆者10万人,安东上陆者4万人,从河北乘民船去者1万人,其走陆路者已上升至30%。可见,随着近代化交通工具——铁路的出现,关内移民通过陆路赴东北者日益增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而言,通过水路而来的移民数量要远远超过陆路,这主要是由于山东人是东北移民的主体,而山东人又习惯于渡海迁移,加之船价低廉,因此,每年经海路入东北者较陆路为多。

1923~1929年入东北移民人数按起程处统计数据表示,其中自青岛、烟台、龙口、天津及其他各璋起程赴东北的移民,占全数的74%。而由北宁线起程,经打洮、泷昂两路分散各地者,或直达沈阳再转他处,或即止于沈阳者,仅占全数的26%。由于经海路赴东北者人数多,这就决定了在大连、营口、安东等港口登陆的移民也必然居多数。据同一资料统计,1923~1929年的7年间,大连、营口、安东三港接纳移民人数共计3,537,237人,占全部移民总数的73.9%。可见,由海路赴东北的移民要远远高于陆路。

无论是走水路,还是陆路,自清末开禁以来,关内人口迁往东北基本是自由的。而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4年以后,关内向东北的自由迁移受到限制。九一八事变后,“被招募出关的苦力,与以前的流动农民的性质完全不同。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