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东北地区城镇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东北地区城镇发展历程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7-01-2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750

标签:

摘要: 大批移民 铁路修筑 相关链接 大批移民 近代东北城镇的兴起,首先是伴随着内地移民东北的浪潮完成的。清末民初,随着大片土地的放垦,关内移民东北者络绎不绝,在原来人烟稀少的地区出现了许多村屯,这些移民聚集点逐渐发展为城镇。这种在招民垦荒中出现的城镇,主要集...

大批移民

近代东北城镇的兴起,首先是伴随着内地移民东北的浪潮完成的。清末民初,随着大片土地的放垦,关内移民东北者络绎不绝,在原来人烟稀少的地区出现了许多村屯,这些移民聚集点逐渐发展为城镇。这种在招民垦荒中出现的城镇,主要集中在吉林、黑龙江两省。

吉林的珲春、延吉、三岔口(今黑龙江东宁县)、绥芬河、穆棱、汪清、蜂蜜山(今黑龙江密山县)等城镇就是由于垦民大量聚居,而逐渐形成的。如延吉,清初为封禁围场,人烟稀少。至光绪末年,已是“市街长2里,宽1里”,“商务颇盛,木店、布店、酒店居多,居民共约300余户,人口约1,300人”到清朝末年,在东北大地上,新兴城镇已是星罗棋布,东北城镇发展速度之快、分布之广是空前的。

移民除大部分进人农村,成为农业劳动者外,还有一部分则被原有城镇及城郊的工矿业及其他事业所雇佣。这些进人城镇的农民为城镇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劳动力,不但使城镇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而且促进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对工矿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在1907~1930年的23年间,东北万人以上的城镇数由37个增加到75个,其中1万至3万人的小城镇增长速度最快,由24个增加到53个,增长约1.2倍。随着城镇数量的增加,城镇人口数也相应上升,由1907年的1,062,000人增加到1930年的3,031,000人,20余年间,城镇人口约增长3倍。这单靠原来城镇人口的自然增殖是不可能的,显然是人口机械增长的结果。移民的大量涌人,无疑加速了东北城市化的进程。

铁路修筑

此外,近代铁路的修筑也促进了城镇的兴起。清末民初,东北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系统基本形成,畅通的交通线联络着东北地区和内地,为关内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铁路沿线大小村镇聚集人口日多,一批新兴城镇在铁路沿线及附近地区迅速崛起,大中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小城镇的增长更为迅速,逐渐发展成为中小城市,甚至大城市。当时东北地区因铁路修筑而兴起的城镇主要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满洲里、公主岭、四平等。

哈尔滨原是松花江右岸的几个自然村31897年俄国人开始修筑中东铁路,关内农民蜂拥而至,达数十万之多,“当时不过筑路而已,鉴于中东沿线土地之肥沃,人烟之稀少,乃有久居之计”。因此,处于中东路中心地位的哈尔滨,人口迅速增加,1904年时人口达3万,1929年增加到16万。到20世纪20年代初,哈尔滨已跻身于大城市行列,与南部的沈阳、中部的长春成为东北三大政治经济中心。齐齐哈尔,原是北满地区的军需基地和驿道中心,中东、齐昂等铁路通车之后,发展迅速,成为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其他如公主岭、四平、绥化、满洲里等也都是由于铁路经过而形成的市镇。

综上,随着清末封禁政策的废除,东北地区的人口逐渐增加,在移民聚居的地方,村落随之出现,其中一些逐渐发展为城镇;同时,移民的增加也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铁路交通运输的发达,便于移民的快速流动与商品的互通有无,促进了城镇经济的繁荣。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迁人城镇,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明显增多,城镇的职能也由原来单一的政治军事职能向政治经济等多功能转化。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