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意识形态概况

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意识形态概况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0460

标签:

摘要: 考古发掘原始社会一些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墓葬,发现多有随葬品。大抵随葬有死者生前生活用品乃至生产工具,到父系氏族社会甚至还出现了专为殉葬用的明器。这种现象表明,原始社会的人们相信死后有灵魂,尚能和生前一样,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着。显然,这便是灵魂不灭观念的萌芽...

考古发掘原始社会一些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墓葬,发现多有随葬品。大抵随葬有死者生前生活用品乃至生产工具,到父系氏族社会甚至还出现了专为殉葬用的明器。这种现象表明,原始社会的人们相信死后有灵魂,尚能和生前一样,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着。显然,这便是灵魂不灭观念的萌芽。在这个观念下,渐渐产生了对氏族祖先崇拜的意识。

由于对种种自然界现象缺乏理解,以为有神灵在主宰。因而对风、雨、雷、电、山、川、土地等都顶礼谟拜,祈求庇佑。譬如近年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所发现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大概就与这种自然神崇拜有关。有人认为可能为地母祭坛®,这个看法似亦可供参考。为了了解鬼神意思,占卜于是应运而生。例如黄河中游许多龙山文化遗址,发现有卜骨,即可作为佐证。既有占卜活动,当有通鬼神的巫觋。由是可见,我国古代宗教意识,在原始社会便渐具端倪了。

夏代继承了原始社会那些鬼神观念,而且随社会演进,逐渐有所发展。《周书•召诰》谓:“夏人服天命”,《论语•泰伯》称禹“致孝乎鬼神”。这说明夏人“眼天命”,以示敬天;“孝鬼神”,以示崇祖。既崇拜自然神,也崇敬祖先,实际上已形成二元神的宗教观。考古发掘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有卜骨,就是夏人崇拜二元神,占卜祸福留下的宗教活动纪录。商人的鬼神观念较夏人又深化了一步,所以,商人的宗教思想也较系统,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宗教体系。基于灵魂不灭观念,商人也和前人一样,信鬼,崇拜祖先。遇事都通过占卜,祈求祖先预示吉凶,并请庇护。因重视祀祖,故商代很讲究宗庙建筑。考古发现殷墟布局严谨的大规模宗庙建筑群,便是很好的见证。

商人继承了前人的万物有灵的思想传统,认为宇宙万物都有神灵在冥冥中主宰着。因此,在他们观念中,一切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日、月、星、山、川、土地、火、雷电、风、雨、乃至四方、时日等等,都具有神灵意识。因而出现了种种自然神及其相应的祭祀。虽然,商人和前人一样崇奉自然神和祖先,但他们的宗教观却又有新发展。在他们观念中,鬼神结合构成一个与现实人间世界相似的鬼神世界。这里有统帅一切鬼神的“帝”(或上帝),一些神灵都是帝廷的臣吏。这个上帝是有意志的人格化的神,他不仅主宰鬼神世界,也管人间祸福。他是总领两个世界至高无上的神灵。这样一来,商人已将前代的二元神宗教观发展成为一元神宗教观,而且初步形成一个宗教思想体系了。

既然上帝是主宰一切的至上神,那么,商王自必也要服从上帝的意志。一切现实世界的重大活动都要秉承上帝意志去办,即所谓“遵天命”。例如,汤征夏,就是因“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商书•太甲篇》)。显然商王已成了现实世界中“替天行道”的代表。王在宗教中既占有如此重要地位,故卜辞称帝王为“子”,意即上帝之子。这不仅体现了王的宗教身份,也表明他的一切统治行动都是受命于天,充分反映了商代的天人合一统治意识。由此可见,商人宗教思想与政治的关系是何等密切,他们就是这样凭借神权来强化对现实世界的统治的。

西周虽继承了商代的天命观,但鉴于商人亡国的教训,因而产生了“天不可信”(《周书•君奭》)、“天道靡常”(《诗•大雅•文王》)的质疑。周人认为商之亡,主要在于商王不能“敬德”,以致丧失“天命”,所以上帝不得不更换他的“元子”。由于“文王之德之纯”(《诗•周颂》),周人便“秉文之德”(《诗•周颂》)取而代之。这里提出了“德”,并强调只有“敬德”,才能承“天命”。“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言之,即“敬天保民”,当然也包括主观上的正心修身。这里“民”,是指奴隶。“保民”意即治民,也就是治理奴隶。

周人认为,他们虽承天命“受民”,但更得很好的“治民”。庶几免蹈殷人复辙。作为统治者必须随时重视抚民,以防动乱。只有善于“保民”,使民安,方能永保天命。“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周书•召诘》),倘不敬德,自必失天命。因此,西周初文诰以及铜器铭文,都反复强调“敬德”。周人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出于“殷鉴”,力求以此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也为小邦周灭大邦殷提出理论根据。卜辞未见“德”、“民”、二字,这二字确是西周政治思想的要义所在。由商人之恃天命,改变而为讲求治民之道,以祈永保天命。这种统治意识的转变,在当时政治上是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的。

尽管周人对天命持怀疑态度,可是仍效法商人奢谈天命。这在西周文诰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表面看似乎有些矛盾,其实在周人观念中宗教只不过是政治的工具。为推翻自恃天命的商王朝,提出“天不可信”,强调民意,以人定胜天的信念,达到其要求。既得天下,为强化统治,又凭借传统的敬天的宗教思想,宣扬天威天命,以补政治之不足。这种策略上的敬天与政治上的保民,实为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似此敬天与保民的有机结合,正是周人宗教政治化的天命观的具体反映。

由于周人敬德,故突出强调礼。礼的中心内容固在确立尊卑等级差别,同时又具有约束一切非正当行为的含义。从这个意义看,礼,实质上是德的典型行为规范化的表现。合乎礼,也就意味着合乎德的标准。所以,周人把礼制作为立国的根本制度之一。建立严谨的礼治秩序,发扬敬德精神,以巩固周王朝政权,便成为西周政治思想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了。

这里不妨先看看周王的身份。周王在政治上自称“天子”(即是帝之子),君临天下;在宗法组织中,他又是“大宗子”,主持“周之宗盟”。这就形成了他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上帝在现实世界的代理人;另一方面,又是配天先祖的继承人。这样的身份,不正体现了“天人结合”的意识吗?其次,就宗法分封政体论。周王承天命,从上帝那里“受土受民”,然后本“宗子维城”的政治原则,分民裂土,为王之宗族子弟,“封国建侯”,“作邑作邦”,建置城邦,即“营国”,以为周室屏藩。

这种宗法分封体制所体现的政治思想,实质上也是是“天人合一“意识的反映。此外,我们还可再来考察西周在政治上所使用的统治手段。有如前述,周人重礼的同时,还重视刑罚,“不下庶人”的礼,“不上大夫”的刑,是西周王朝治国的两项极其重要的手段,也是这个王朝讲求人治的关键所在。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在西周文诰中,又看到不少反复强调“天命”、“天威”的论调。显然,统治者仍在凭借天的权威,利用人们特别是殷民的传统迷信心理,来强化周王的统治,以弥补其人治之不足,求得更深刻地控制民心。似此人治、天威双管齐下的统治术,实又一次体现了周人政治思想中“天人合一”意识的影响。从这几个例子,便可看出,西周的政治思想与前述道德观一样,也是植根于“天人合一”的意识的。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