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宋与金对峙 宋金战争的破坏 相关链接 南宋与金对峙 南宋与金呈南北对峙局势,南宋统治区农业比金统治区发达。南方由于地理及气候条件关系,大事推广种植水稻。无论是耕作技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高于北方。不过就全区而言,发展并不均衡。两浙,特别是太...
南宋与金对峙
南宋与金呈南北对峙局势,南宋统治区农业比金统治区发达。南方由于地理及气候条件关系,大事推广种植水稻。无论是耕作技术、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高于北方。不过就全区而言,发展并不均衡。两浙,特别是太湖流域的苏、杭、常、湖、秀诸州,最为发达。次为蜀、闽、淮南及江南,再次为两湖、两广及夔州一带则较落后。差异的关键主要在耕作技术水平,可见两浙耕作技术最为精细,故单位面积产量亦高,有的可达五、六石。南宋陈蒡著有《农书》,论述当时先进的耕作技术,从此书亦可概见南宋耕作技术高度水平。
南方近江河泊地带推行圩田制,规模庞大。大的圩田一区可达百里,区内又分为若干小圩田,面积亦近千顷。浙赣湘丘陵区和山区,则推行梯田制。将山坡顺地势、分层次,修治为平整田地。
因种植水稻,故农田水利亦有较大发展。南宋时,建设规模最大的为浙江,大小水利工程达一百八十五处,次为江苏七十九处,再次为福建四十三处,江西三十六处,广东二十四处,湖北十四处,四川四处。可见当时建设重点在浙江,这是南宋辖区内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随水利建设的发展,提水及排水工具也有发展。除继续推行龙骨车外,更出现了利用水力运转之筒车,效力尤高。经济作物中桑、麻是大宗,植棉亦在迅速发展。海南、两广、福建、以及江南、浙江一带农户多种棉,以供棉纺业之需,产量颇为可观。
宋金战争的破坏
宋金战争的破坏,北方农业蒙受重大影响。直至金中叶始渐复苏,金世宗及章宗时方稍呈发展之势。我们从当时户口增长,可得到证实。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金统治区内共有6789449户。至金末,约四十余年,增至9939000户,其增长率为146%。金疆域辽阔,但人口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地域。从户口分布情况,亦可推见其时北方农业发展之不平衡。
金将女真族、契丹人和奚人,按猛安谋克为单位,迁到华北实行军屯。金制,三百户组成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这既是军事编制,也是社会基层组织。此举意在加强对华北的统治,同时也有利农业生产。北方除主要种麦、粟外,北宋即在江北诸州推广种水稻,金亦如此。不过耕作粗放,单位面积产量颇低。
曾一度遭战争破坏之北方丝织业亦渐恢复,棉纺也有进展,故桑、棉、麻等经济作物之种植也随之有所发展。尽管金中叶以来,逐渐重视发展农业,不过终因战争破坏严重,加之金前期落后生产方式影响,故发展缓慢,与南方差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