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明朝时期农业发展概貌

中国古代明朝时期农业发展概貌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1-0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4984

标签:

摘要: 农业发展概貌 相关链接 明代时期农业有较大的发展,不仅为手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特别是农业生产逐渐强化与商品经济的关联,更为农业专业化经营和农副产品商品化,开拓了广阔的发展途径,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农业发展概貌 我们不妨从...

明代时期农业有较大的发展,不仅为手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特别是农业生产逐渐强化与商品经济的关联,更为农业专业化经营和农副产品商品化,开拓了广阔的发展途径,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农业发展概貌

我们不妨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考察明代农业发展的概貌。

第一,农作物品种增多

除传统的稻、麦、稷、菽外,又引进了玉米及甘薯。经济作物中,明万历年间又传入烟草。从南而北,传播甚速,种者日众。

第二,扩大了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地域及种植面积

明初明令规定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太祖令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又税粮亦准以棉布折米”。此令推行,收效至显。棉花种植地域及面积扩展尤速,产量大增。江南及关中植棉尤为普及,并涌现出一批植棉专业农户,闽、广一带甘蔗种植发展也快,几与稻田相匹,不仅出现专业户,甚全还有改稻田为蔗田之举。

第三,各地果品、蔬菜及药物种植有进一步发展

各地果品、蔬菜品种增多,种植面更广,并出现专业经营的果农和菜农。例如太湖山民,大多以桔柚等果品为生,实属专业之果农。江南蔬菜达数十种,且有一套储藏技术,种植均为专业经营之菜农。药物种植在明代也有较大发展,由药农专司其职,从李时珍之《本草纲目》,即可了解其时药物种植之发展水平。

第四,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除传统农具外,明代又出现改进了的新农具。例如除芦苇、蒿莱等开垦荒地的“锢刀”,改进的“粪耧”、“推镰”以及“耘荡”等,既省劳力,又可提高工效。水利工具已普遍使用人力及畜力之筒车、翻车、拨车等,而且又进一步利用自然能,如以风力为动力之“帆车”,以水力为动力之“天车”等,用来车水灌田。这些工具对发展当时农业生产,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各种农作物产量

明人继承了深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并加以革新和发展,从而形成一套从整地、施肥、选种、播种,以至中耕和田间管理等的耕作方法,以提高耕作技术水平。除水稻外、麦等的种植技术有所提高。玉米、豆、甘薯等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发展。明代种棉技术较之元代又发展了一大步,深耕细作水平大为提高。其他经济作物技术亦大有改进。总之,明代农作技术实渐登上封建社会农业技术的发展高峰,故各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增产,更为发展手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明人重视发展农业技术,有关著述亦多,《农政全书》更是一代巨著,从此书即可看出有明一代农业科技的高度水平。

第六,农田水利建设较元代又有更大的发展

明人重视水利建设,不仅建设数量剧增,分布的范围也广。其中以浙江居首位,达四百八十处之多。广东次之,达三百零二处。在二百处以上有江西、江苏、福建、河北等省,西南边陲之云南亦达一百一十处。其余各省或多或少均有建设。从水利建设数量及分布状况。亦可窥知明代农业在广度及深度上的发展梗概。

从上述几个主要方面看,明代农业确实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是封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的大发展,为明代手工业的空前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明代经济之所以能取得更高成就,显然与农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