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代刻书印刷很盛,政府对出版业十分重视。内府、经厂、南北两京国子监和各部院都刻书,十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各府无不刻书,各级官吏也出俸钱刊书。袁栋《书隐丛说》:“官书之风至明极盛,内而南北两京,外而道学两署,无不盛行雕造。官司至任,数卷新书与土仪,并充馈品,称...
明代刻书印刷很盛,政府对出版业十分重视。内府、经厂、南北两京国子监和各部院都刻书,十三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各府无不刻书,各级官吏也出俸钱刊书。袁栋《书隐丛说》:“官书之风至明极盛,内而南北两京,外而道学两署,无不盛行雕造。官司至任,数卷新书与土仪,并充馈品,称为书帕本。”此外明代各藩王府刻书约430种,比南北国子监还多,宦官中也有好名而出资刻书者,还有寺庙、书院、书坊、天主堂都刻书,江南地主、富商私家宅塾都刻过不少精品。由于明代书可以私刻,无元代层层审批制度,且刻资低廉,纸墨易得,所以嘉靖、万历以后,凡做过官的无不照例刻集子,成为一时风气。
明代刻书地点实普及全国,不过比较重要的刻书地点为:
(一)南京国子监,所刻称南监本。补刻宋元以来国子监残缺本,从各地收集宋元旧刊,修补、重刻了《二十一史》、《通鉴》、《三通》等,为保存我国传世史籍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南京各部院、应天府都刻书。南京城内还有很多书坊,刻印了大量戏曲、小说,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二)北京。永乐后政府出版事业由司礼监掌握,所刻称“经厂本”,主要刻官方文书。国子监本主要刻经、史,如集经学大成的《十三经注疏》和《二十一史》。部院、顺天府和各私家书坊都刻书。
(三)杭州。明洪武初将杭州宋元旧版均运往南京国子监,于是宋元以来一直居刻书印刷事业领导地位的杭州为南京所取代。但明代杭州官私刻书印刷仍十分繁荣。杭州官方刻书多为国防、经济方面的 条例和律令。杭州私家刻书业十分发达,最著名的是胡文焕文会堂,编刻过不少丛书,杭州天主堂也刻印过书籍。
(四)苏州。苏州自宋代以来即为文人荟萃之地,文化发达。明代苏州刻书在万历以前已多达177种,为全国之冠。所刻称“苏版”,与内府版、福建版并称,所刻经、史、医、刑以及舆地、文诗之类均有。私家刻书中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府所属常熟县藏书家、出版家毛晋的《汲古阁》本,种类极多,有著名 的《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宋名词六十一种》、《六十种曲》等,流行于大江南北,还远至流求,为保存和流通我国传统古籍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徽州。徽州自宋以来,纸、墨、砚生产已很著名。明代徽商以盐业财雄一时,也投资于出版印刷事业。徽版书雕镂版画,穷工极巧,为时所珍。明代徽版与杭版、苏版、闽版齐名。
(六)建宁。自宋至明福建建宁府一直是全国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宋、元 时书坊集中在建宁府附郭县建安,建阳则麻沙、崇化两处刻书最著名。明时建安书坊衰落,而建阳独盛。麻沙、崇化两处街上都是书铺,天下贩书客商如织。明代建阳提供的书籍数量占全国之最。在技术方面已采用木活字、铜活字印书。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卷4:“余所见当今刻本,苏常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近湖刻、歙刻骤精,遂与苏常争价。蜀本行世甚寡,闽本最下。”除上述重点印书版地点外,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地方官署、藩府都有刻书。明代刻书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和宗教典籍外,还有不少科技医药书籍,包括西方翻译著作,对中国文化影响极大。
清军人关后也重视印刷出版事业。全国刻书印刷极为普遍。对出版印刷业最有影响的,首先当然是首都北京,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朝以降素来也是印书中心。清代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府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大力致力于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于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所刊书称“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九通、《大清一统志》、《全唐诗》、《水经注》、《佩文韵府》等等大部头著作都有殿本。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集中在内城隆福寺和宣武门外琉璃厂两处为最盛。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其次是苏州,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中心之一。
近代以来上海成为全国印刷业中心,其时西方石印、铅印传人中国,比木版大为方便,木雕印刷遂被淘汰。中国最早使用照相石印方法的是上海天主教的土山湾印刷局。1874年上海开设点石斋书局印刷书籍。1881年开设同文书局印行了更多的古本书籍。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印书机构。其他城市也纷纷成立新法石印、铅印书坊,不能备举。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书籍史上一项革命,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地域变化,实际上也是经济、文化地域变化的反映。印刷术发轫于唐五代,大兴于宋代。宋代以降,至明清刻书印刷业遍及全国。书籍普及,不仅方便了学子,普通百姓的文化知识亦有所提高,对整个封建社会文化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我们从历史上刻书印刷的中心地点来看,除了开封、北京由于作为首都的特定条件成为刻书印刷业的中心外,其他大都在南方,长期不衰的有杭州、苏州、成都、建宁等。这充分说明,宋代以后南方经济文化无疑胜于北方。宋代以后文人学士南方籍多于北方籍,印刷业的兴旺无疑是个条件。同时印刷业带动了造纸、制墨、雕工业的发展,由此兴起一批以印书为专业的市镇,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因此印刷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人文景观的变迁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