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苏东坡的放逐 千年前的一个秋天,今天的山东诸城迎来了一位孤寂的诗人,他就是苏轼。政治上的不得志与生活的转变并没有使他沮丧,就在这座小城里,诗人“把酒问青天”,对生活寄予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1074年,因为政见不合,苏轼离开了有人间天堂...
苏东坡的放逐
千年前的一个秋天,今天的山东诸城迎来了一位孤寂的诗人,他就是苏轼。政治上的不得志与生活的转变并没有使他沮丧,就在这座小城里,诗人“把酒问青天”,对生活寄予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1074年,因为政见不合,苏轼离开了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调到山东东部的诸城任太守,此时的诸城正是当时密州郡的首府所在地。
苏轼在诸城任职期间政绩显著。当时这里土地贫瘠,又赶上扶淇河经常发生水患,百姓生活更是艰辛。扶淇河水流经诸城,是山东第一大河潍水的分支。苏拭上任后,在城南修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大堤,东部与高耸的古城岭相连。这道堤坝成为扶淇河的屏障,为当地百姓解决了水患问题。
在诸城任职的第二年,有一天,秋高气爽,苏轼和同僚们一起去黄茅冈打猎,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江城子•密州出猎>〉。那么,词中打猎的围场在哪里呢?当时苏轼去诸城南边的常山祈雨,回返途中路经东南的塌山,山的北麓延伸出一片林地,据记载正是当时苏轼狩猎的黄茅冈。这里地形平缓,灌木丛生,很适合骑马打猎。当年苏轼与下属在此地狩猎时,担心西北边境之危,顿时涌起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效祖国的豪气。从此宋词诞生了一个新的流派——“豪放派”。第三年秋,忙于工作的苏轼一直没有时间和近在济南的弟弟见面,但此时的诗人心境平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同时,苏轼在城西北角修建一座超然台,据说,登上此台向南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马耳山、常山;向东则是卢山;向北俯望是 滔滔的潍水。闲暇之时,苏轼常登台远眺,诸城的美景尽收眼底。中秋佳节,苏轼与朋友在超然台畅饮,念及分别七年的弟弟,举杯望月,无限遐思,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优美词句可说是诗人所经历苦闷与超越的诗意总结,并为后人唱响在无数个中秋之夜。
第四年,苏試离开了诸城。诗人在诸城的短暂任期,为古城增添一抹诗情画意的亮色,而苍茫古朴的齐鲁山水也造就了一位旷古的豪放派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