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辽朝的疆域范围 辽朝(公元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称天皇帝,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
辽朝的疆域范围
辽朝(公元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称天皇帝,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末,辽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金末,辽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经卡特万之战称霸中亚,于1218年被大蒙古国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所灭。
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阿尔泰山,北达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南至白沟河、大同江。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统治,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体,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亚欧国家更将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辽朝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相对峙,形成南北朝对峙之势。
辽朝初期的疆域在今辽河流域上游一带,在辽太祖及辽太宗时期不断对外扩张,辽太祖时征服奚(今河北北部)、乌古、黑车子室韦(今内蒙古东部呼伦湖东南)、鞑靼、回鹘与渤海国。938年辽太宗时取得燕云十六州,并一度占有中原。1005年辽圣宗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最后确定了与宋的边界。
北宋的疆域范围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北宋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并设陪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与东京开封府合称四京。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后周末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赵匡胤即位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全部集中于中央,避免出现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及西夏的战争中屡遭战败。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金国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的统治区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熙、河、洮、岷、叠、宕六州。
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的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顶峰时为600美元,均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00美元,而1820年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707美元。
北宋时期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经济文化辉煌,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在东南亚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同时还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宋朝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拓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宋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崇宁三年(1104年)宋廷置陇右都护府收复河湟,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宣和六年(1124年)宋室重金赎回幽云七州,宋朝也在与大理交界处设立了黎、叙、泸、黔、邕等州。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不能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并且州郡的兵权、财权和司法权也归朝廷。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等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是安抚使有时用武人。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摄,属于临时指派的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这样,地方长官的权力分散,任期又短,武力削弱,无法与朝廷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