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资源---贝类资源(二)

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资源---贝类资源(二)


发布日期: 2016-05-16 更新日期: 2016-05-16 编辑:from_marsh 浏览次数: 6743

标签:

摘要: 生态特点 ① 沙滩潮间带。高潮带至中潮带上层为掌痕沙蟹群落,没有贝类出现。中潮带中层为紫 藤斧蛤群落,出现等边浅蛤。中潮带下层至低潮带为等边浅蛤群落。巧楔形蛤、中国蛤蜊、伶鼬榧螺等很习见,尚有乳头真玉螺、爪哇窦螺、扁玉螺、中国紫蛤、大竹経等。 ② 泥滩...

生态特点

① 沙滩潮间带。高潮带至中潮带上层为掌痕沙蟹群落,没有贝类出现。中潮带中层为紫 藤斧蛤群落,出现等边浅蛤。中潮带下层至低潮带为等边浅蛤群落。巧楔形蛤、中国蛤蜊、伶鼬榧螺等很习见,尚有乳头真玉螺、爪哇窦螺、扁玉螺、中国紫蛤、大竹経等。

② 泥滩潮间带。此类潮间带在本区仅分布于中潮带中层至低潮带,其贝类群落由珠带拟 蟹守螺一秀丽织纹螺、婆罗囊螺构成,珠带拟蟹守螺占绝对优势。中潮带较习见的种类有结 蚶、半褶织纹螺、婆罗囊螺、秀丽织纹螺;低潮带以棒锥螺、浅缝骨螺、真曲巴非蛤等较习见。

③ 巨烁潮间带。该潮间带均由直径0.5m以上的块石组成。高潮带有个别短滨螺出现; 中潮带由单齿螺一嫁蜮、拟蜒单齿螺构成,大多分布于岩块下部的阴面处。低潮带以带偏顶蛤一复瓦小蛇螺为主要构成种,其他尚有不等蛤、瘤荔枝螺、银口凹螺等。

④ 隐蔽岩礁潮间带。该潮间带贝类群落种类丰富,高潮带由粗糙滨螺一短滨螺、渔舟蜒螺 构成,其他尚有粒结节滨螺、矮拟帽贝等种类。中潮带所见的主要为棘刺牡贩一黑荞麦蛤,疣 荔枝螺、条纹隔贻贝、青蚶等种类也很习见。低潮带的主要构成种为牡赃一带偏顶蛤,该群落 的组成特点是牡贩数量极高,棘刺牡蜗尤为突出另外,渔舟蜒螺、粗糙滨螺和黑荞麦蛤仅在 此群落出现。

⑤ 开敞岩礁潮间带高潮带以粒结节滨螺一塔结节滨螺、短滨螺构成,形成“滨螺带”。该 带尚有矮拟帽贝、嫁贼、格氏蜮等种类。中潮带主要构成种为条纹隔贻贝一日本菊花螺、疣荔 枝螺。该带种类繁多,习见种有单齿螺、镑凹螺、红条毛肤石鳖、日本花棘石鳖、青蚶、波纹拉沙 蛤等。低潮带以带偏顶蛤一厚壳贻贝、复瓦小蛇螺构成,黄口荔枝螺、短石蛏、平濑锦石鳖、中 华牡蛎等种类常见。

⑥ 潮下带至浅海。南麂列岛海域底质以粉沙质泥或泥质沙为主。10 m等深线内除沿岸 边有少数岩礁外,底质大多为软泥。10〜30m等深线处表层仍以软泥底质为主,伴有少数硬 泥底质。以棒锥螺一棘蛇尾群落为主。较习见的种类有浅缝骨螺、习见蛙螺、圆筒原盒螺、西 格织纹螺、白龙骨乐飞螺、爪哇拟塔螺、泥东风螺、管角螺、古蚶、马尼拉卵蛤、曼氏无针乌贼、枪 乌贼、短蛸等 。

经济意义

本区贝类资源中有重要经济种类30余种,这些种类都可以食用且大多可入 药,贝壳还可做工艺品或烧石灰。如日本花棘石鳖、嫁蜮、黑凹螺、锈凹螺、银口凹螺、单齿螺、 蝾螺、棒锥螺、珠带拟蟹守螺、福氏乳玉螺、带鹑螺、脉红螺、瘤荔枝螺、疣荔枝螺、黄口荔枝螺、 泥东风螺、方斑东风螺、管角螺、细角螺、瓜螺、青蚶、厚壳赔贝、紫贻贝、条纹隔贻贝、褶牡蛎、猫爪牡蛎、密鳞牡蛎、中华牡蛎、等边浅蛤、大竹経、曼氏无针乌贼、短蛸、枪乌贼等。其 中,蝾螺(俗称虎螺)、荔枝螺(俗称辣螺)、管角螺(俗称角螺)、东风螺(俗称海田螺)、棒锥螺(俗 称钉螺)、牡蛎(俗称顿勾)、等边浅蛤(俗称沙蛤)、厚壳贻贝(俗称淡菜)、条纹隔贻贝(俗称乌勾)、短蛸(俗称章鱼)等种类产量较大,是沿海群众的传统采捕对象,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