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扬州城的发展进程

我国古代扬州城的发展进程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0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637

标签:

摘要: 相关链接 1.就扬州城市发展进程论,春秋未至西汉这段时期,可视为奠基阶段。当时城市职能首在政治、军事,经济不过居于为辅而已。所以城市规模要求有限,汉广陵城周不过十四里半。这段时期内,长江江岸尚迫近蜀岗,故城址高踞长江北岸第一级台地,形成“西踞蜀岗,北抱...

1.就扬州城市发展进程论,春秋未至西汉这段时期,可视为奠基阶段。当时城市职能首在政治、军事,经济不过居于为辅而已。所以城市规模要求有限,汉广陵城周不过十四里半。这段时期内,长江江岸尚迫近蜀岗,故城址高踞长江北岸第一级台地,形成“西踞蜀岗,北抱雷塘”的形势。考古工作尚未在蜀岗以下地域内发现汉代及其以前的遗迹或墓葬,即可作为佐证。

此后长江泥沙渐渐淤积,江岸已离蜀岗南移,致东晋以来,对蜀岗下之冲积平陆即有所开发。例如明清府城大东门外运司前之法云寺,原是东晋谢安的宅基府治东南之旌忠寺,相传即梁昭明太子文选楼之遗址。考古工作也在蜀岗下有的地段内,发现生土之上有六朝瓷片。这些记述与发现,都表明其时长江北岸渐向南移,蜀岗下地带已开始有所经营。

2.大运河开通后,促进了扬州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蜀岗下平陆地带,居民日多,这带也渐繁荣起来。进入盛唐,扬州城市经济地位愈加提高,更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唐时长江江岸亦急剧南移,为扩展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时,蜀岗下日益繁盛,居民更多,故中唐左右即于此加建外廓,充作城市经济活动区,扬州乃江南经济区的中心城,而长江正是它联系全区各经济据点重要渠道之一。结合扬州踞蜀岗、临大江的地形,城市势必向南展延,成为它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长江航运优势,加速城市经济的进展。

3.大运河为扬州对外交通另一条重要渠道。由于它沟通江、淮、河三大水系,使扬州与全国各经济区的联络更加紧密,加之它又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孔道,各国商人以及日本等国使节、留学人员等多循海道经大运河入扬州。我们知道,大运河乃联系江淮的河道,从河流流向看,这段运河是从扬州城南向北转东而后再北折入淮的。可见在扬州城市地段内,它的流向总的当是向东倾斜。因此,向东也就成了扬州城的又一发展方向了。

考古工作发现邻近蜀岗之廓城东西相对的二门,门洞均为“一门三道”之制,可见联络此二门的东西干道应为“一道三涂”之制,这正是出东廓门经黄金埂沿运河达湾头的交通要道。此道的形制,不仅表明其重要性,也体现了交通流量大,是扬州城市向东发展的又一明证。

4.城市发展方向对确定城市具体位置及其规划格局,都有深刻影响。我们从唐城遗址轮廓即可体会到这种影响的存在。本来唐扬州规划系继承前代基础,加以发展的成果。其时江南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扬州又处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的重要地理位置,致成为南北货物集散中心,漕运枢纽,故城市经济益趋繁荣。唐人乘时因势对扬州城市进行改造,一方面扩展城址,另一方面调整城市布局,使之得以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一跃而为全国最大都会。

扬州之所以能担负这种重大使命,主要在于拥有江河航运之利。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个有利条件来促进扬州城市繁荣,并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自是唐人改造扬州城市规划所应考虑的首要问题。城市向南延伸,向东扩展,构成临江濒河的格局,加之扬州本是水乡城市,城区河港纵横,尤利于发挥水运的效果。所以我们探讨唐代扬州城市规划,对他们所选择的城市发展方向是应当予以重视的。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