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邺城的规划特征

三国时期曹魏邺城的规划特征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3 编辑:zhangxiang 浏览次数: 13124

标签:

摘要: 规划立足当时现实;根据形势演变的要求,以法家审时度势的改革思想,不拘旧格,大胆创新,灵活运用传统,以充分发挥规划效果。例如政治活动区的规划,便是这一特征的突出表现。从整体上看,正如前述,此区实为一个坚强堡垒,以适应其时的战备需求。就宫廷分区布局论,由于遵从汉制...

规划立足当时现实;根据形势演变的要求,以法家审时度势的改革思想,不拘旧格,大胆创新,灵活运用传统,以充分发挥规划效果。例如政治活动区的规划,便是这一特征的突出表现。从整体上看,正如前述,此区实为一个坚强堡垒,以适应其时的战备需求。就宫廷分区布局论,由于遵从汉制,藉此打破传统三朝规划格局的约束,开创了灵活运用传统朝寝规划制度的先例,为发展传统开拓了新途径。这种从权应变不拘旧格的创新精神,足可与肖何规划长安并美。

曹魏邺城的这一特征,表现也很鲜明。我们从城市各分区规划用地比例、宫廷区规划格局、铜爵园三台之构筑与战备设施,以及宫室建筑“木无彫锼,土无绨锦”(《魏都赋》)等情况看,在在都体现了重实效、反夸张的规划精神,这正符合荀卿倡导的宫室台榭用以养德,非为夸泰的主张。所以左思对此亦作了正确评价,认为此城规划是“商丰约而折中”(《魏都赋》)。这是与前代国都规划有所不同的。

上段论述邺城规划,即曾指出重视礼制规划秩序。因而城之总体规划及各分区布局,均主次分明,井井有序,故城之规划结构甚为严谨。特别是宫廷区规划之革新,以及城市用地比例的调整,结合整齐的城市道路网布局和方整的城市形制,使当时城市规划格调焕然一新。邺城规划的这一特征,应是它“览荀卿”规划思舉的又一反映。

归纳这几点特征,其实质当在审时度势,以革新精神,在总结两汉建都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对发展营国制度传统精神,进行进一步的新探索。很明显,这番探索并非否定东汉雒阳规划所倡导的城市规划发展主流,而是吸取它的经验教训,从新的途径,给传统注入新的生命力,促进主流的健康发展。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自不难看出,曹魏邺城规划对发展营国制度传统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的。不仅将东汉雒阳规划所展示的城市规划发展主流,推进到一个新的演进水平,而且通过它的榜样作用,更给后世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北魏洛都规划便是例证之一。由此可见,它在我国城市规划发展史中是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的。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迁都邺,居邺故城。时高欢执政,以邺故城窄隘,于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发畿内十万人,更于故城之南,增筑南城,以扩大城址。南城与故城(北城)相连,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从此,邺城有南北二城。南城堵堞之状似龟,形制颇为特殊。辟有十一门,南三门,东四门,西四门,北即为故城之南门。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