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长安城的道路网规划

隋唐时期长安城的道路网规划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7449

标签:

摘要: 隋唐长安城市道路网,系采取传统的经纬涂制而规划的。 以全城南北中轴线,作为整个道路网规划结构之主轴线,自东廓春明门,沿皇城西行,值联西廓金光门大道所经之线,作为辅轴线。全城道路即是据这组轴线而安排的。 考察全城功能分区及人口分布情况,这两条轴线所经之自承天门经...

隋唐长安城市道路网,系采取传统的经纬涂制而规划的。

以全城南北中轴线,作为整个道路网规划结构之主轴线,自东廓春明门,沿皇城西行,值联西廓金光门大道所经之线,作为辅轴线。全城道路即是据这组轴线而安排的。

考察全城功能分区及人口分布情况,这两条轴线所经之自承天门经朱雀门直达明德门的南北主干道和自春明门迳联金光门的东西主干道,交通流量当最大,故道路宽度自不同一般,特别是南北主干道,更当居首选。东西主干道则次之,其他干道又次之,而顺城的环涂则为最次。

皇城内道路网系由五条南北道及七条东西道所组成。承天门至朱雀门之大街为南北主干道,亦即皇城道路网规划之主轴线,而以承天门前之东西大道,作为辅轴线。两道呈“丁”字状交汇于宫城之承天门前,形成宫前广场(外朝),其他道路即据这组轴线,各按走向呈平行布列,交织而为皇城道路网。文献记载,除经承天门之东西主干道宽达300步外,其余各道均宽100步,但考古实测安上门街宽94m,尚不足100步。

廓城道路网系由十一条南北道及十四条东西道所组成。朱雀门大道为南北主干道,乃廓城道路网规划主轴线所在。此道北起皇城正南之朱雀门,直达廓城正南之明德门,实为皇城内承天门大道之延长线。自东廓春明门至西廓金光门之东西大道,为东西向主干道,亦即道路网之规划辅轴线。其他道路则据这组轴线,按其走向平行排列,构成网状。

按文献记载,廓城南北道宽一百步,东西道宽有一百、六十及四十七步三种。考古实测,南北主干道——朱雀门大道,南段宽155m,北段宽150m。东侧南出启夏门之第二道宽134m,其余各道宽约60余m,顺城道宽不过25m。西侧第二道宽108m(原宽尚不止此),其余各道宽约60余m,有的残宽约40多m,顺城道宽20m。考古实测东西向道路,最宽为辅轴线所经之春明门至金光门大道为12m,其余各道宽度有70多m、50多m、40m多不等,顺城道约宽25m。考古实测的宽度,有些是道路遗迹残存的宽度,故与文献有出入。总的看,凡通城门的道路均较宽,唯外廓延兴门至延平门干道宽度较窄,考古实测不过55m,表明南廓人口分布密度渐低,交通流量亦较小。这是合乎交通功能要求的。道路两旁均有水沟,宽度均在2.5m以上,口宽低窄,呈梯形状,深约2m以上。沟边种有行道树。

隋唐城市道路网布局较以往一般城市道路规划又有新的发展。由于宫在城北中部,两市分居宫前左右方,形成向中部聚集之势,故城市各种活动以及过境交通,亦相应地向这个地带集中,致这带交通流量最大。外廓南面三门直对皇城,因之规划自此三门向皇城引三条大道,除其中明德门至朱雀门一条为城之南北主干道外,其余二条则直沿皇城之东、西垣而达廓之北门。皇城南面有三门,除居中之朱雀门直当上述南北主干道外,自其他二门又分别引出两条次干道迳达廓南,此二道适合于自廓南三门向皇城所引三道之间,以致在这个地带内出现了五条南北道并列状态。道路密度增高,不仅使这个地带成为城市道路网的中心带,而且也因道路间距缩小,所划分之营建用地亦小,从而产生了“小坊”。长安城市之所以出现大小坊制,显然正是这种道路网布局的结果。至于大明宫前又出现了四个更小型的坊,看来并非原来规划意图,当是扩建大明宫时为辟丹凤门大街,致将原来两坊分割而为四小坊的。

廓城东西道间距大小不一,这是视功能分区及交通流量而定的。东西主干道以南属繁华市区,交通频繁,故这带干道间距较小;以北地处宫禁两侧,交通不繁,故道路间距也就较大。因之,此道北皇城左右诸坊的面积也比道南诸坊大,成为长安城中规模最大的坊。

综合上述,可见隋唐长安城市虽采取传统的经纬制道路网,但对网络布署,更能疏密得体,切合城市分区规划结构的功能要求,灵活中又寓有严谨的规整统一性,这确是它的一大特色。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