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淮河流域水污染原因分析

中国淮河流域水污染原因分析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8251

标签:

摘要: 水资源过度利用、自净能力下降 工业、生活、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 法制不健全、管理力量弱 相关链接 水资源过度利用、自净能力下降 淮河既是沿淮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水源,又是工业生产和生活废水的接纳场所。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淮河多...

水资源过度利用、自净能力下降

淮河既是沿淮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水源,又是工业生产和生活废水的接纳场所。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淮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800亿m3,而实际总用水量为530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60%,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国际上内陆河流开发利用程度30%〜40%的上限。水资源利用过度导致用于自净的水量不足,成为淮河水质不能得到彻底改善的直接诱因。

淮河流域水库闸坝众多,改变了淮河水体的时空分布。枯水期一到,闸坝关闭,整个流域水域封闭,水体交换能力差、大量污染物滞留、生态基流难以维持、自净能力大为减弱.汛期一旦开闸,污染团集中下泄造成淮河流域水质的急剧恶化。

据分析,1997〜2000年间水质发展趋势与COD年人河量、年径流量趋势明显吻合。这表明淮河水质最大影响因素是污染物的人河量与年径流量。近年来,虽经过环境治理使水体主要污染物排放呈现下降或持平趋势,但由于污染物的不断累积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已经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淮河水质的不断恶化。

工业、生活、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淮河流域重污染行业居多,造纸、酿造、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的经济贡献率约占全流域的1/3,而产生的COD和氨氮则占到工业排放的80%和92%。经过10年来“抓大关小”,调整产业结构,淮河流域工业企业中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或设施不达标的现象已得到改善,但流域的工业废水处理仍然落后,监控体系不健全、环境执法不严,部分工业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擅自关闭污水处理设施,偷排污水。目前,工业废水依然是淮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淮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据统计显示,1994〜2003年间,淮河流域人口增加了800万;从1999年开始,城镇生活污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成为淮河的主要污染源,随后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比重越来越大,部分地区高达87%。生活污水急剧增加,成为影响淮河流域水质安全的重要因素。

淮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是我国主要的产粮区之一。流域内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很大,而化肥有效利用率只有30%〜35%左右,农药中约70%残存在土壤和农产品中,大量残留的农药、化肥和未经处理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和废水通过灌溉和降水径流的冲刷进人地下和地表水体中,直接影响到淮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零点行动”以来,淮河流域四省的农业化肥施用量、农业氮磷肥施用量以及大牲畜年终头数逐年上升,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淮河流域新的污染源。农村面源正在取代工业与生活点源,成为淮河流域主要污染源之一。2000年淮河流域污染物人河量中,面源污染贡献率已接近30%。

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

现今淮河流域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沿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根据2003年环境统计数据,淮河流域的重污染行业主要为造纸业、化工制造业、纺织业和饮料制造业。2003年淮河的经济增长率(按工业总产值)为39.4%,其增长率的主要构成为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27.8%)、电力以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3%)、黑色以及有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造纸业(0.8%)、食品制造业(0.5%)、医药业(0.2%)、纺织业(0.2%)等。其中,造纸业、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两个行业其废水排放总量、COD排放总量以及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占整个淮河流域的48.5%、60.3%以及74.2%,其万元产值新增用水量位于整个工业行业的前一二位,分别为265万t/万元、129万t/万元。由此可以看出,淮河流域的经济增长结构仍然以高耗水、高污染的低水平经济增长为主。

法制不健全、管理力量弱

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一些地方环境管理各自为政的状况没有得到扭转,“多龙管水”问题比较突出,部门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矛盾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关部门治理污染的步伐和措施还不够协调;流域内尚未形成健全合理的水权、水价及水市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治理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科学的监测机制和统一的信息发布机制尚未建立,对污染排放的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环境监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环境监管的属地管理使环保部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和制约作用。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