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淮河流域近七十年的旱灾情况分析

中国淮河流域近七十年的旱灾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9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8691

标签:

摘要: 旱灾 相关链接 旱灾 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旱灾亦频繁发生,1949〜1998年的50年中,淮河先后出现了1959年、1961年、1962年、1966年、1976年、1978年、1986年、1988年、1991年、1992年、1994年和1997年12个大...

旱灾

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旱灾亦频繁发生,1949〜1998年的50年中,淮河先后出现了1959年、1961年、1962年、1966年、1976年、1978年、1986年、1988年、1991年、1992年、1994年和1997年12个大旱年份。淮河1991〜1998年旱灾年均成灾农田3098万亩,占全流域耕地面积的16%,较淮河80年代旱灾成灾农田占耕地面积比重高3个百分点,更较50、60、70年代旱灾成灾农田占耕地比重高8〜9个百分点。淮河旱灾呈逐年加剧之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

1978年大旱不仅农业受灾面积大,工业也严重缺水,蚌埠等城市生活用水也发生了困难,徐州、淮北等城市供水严重不足。苏北里下河等地区200多万公顷农田严重缺水,靠大量抽、引长江水解决。

1991年洪水刚过,淮河流域就遇到了持续3个多月的干旱少雨天气。河南省9月干旱已遍及全省,一直持续到12月,全省最大受旱面积480万hm2,其中严重受旱333多万公顷。

1992年梅雨期不明显,汛期降水少,淮河流域又受旱灾袭击。至7月上旬末,全流域受旱面积333万hm2以上,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长时间在死水位下运行,蚌埠闸以下淮河断流,大部分内河停航、自来水厂告急、企业被迫停产、人畜饮水困难。

1994年淮河出现了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大旱,全流域受旱灾农田超过667万hm2。成灾农田200万hm2,内绝收133.3万hm2,减产粮食56亿kg,有900万人、150万头大牲畜饮水发生严重困难,淮河干流断流时间长达120天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0亿兀。

2000年1〜5月,淮河流域降雨持续偏少,仅为95mm,比常年同期偏少6成。汛前,淮河主要控制站息县、王家坝、蚌埠(吴家渡)和沂河临沂站的月平均水位都创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记录,蚌埠吴家渡出现了自1916年有记录以来最低水位,并且最低水位都出现在农作物最需水灌溉的5月,因此旱情和以往的干旱年份相比尤为严重。南四湖下级湖持续416天在死水位以下运行。

2001年洪泽湖、淮河遭遇特大干旱。洪泽湖出现了50年以来最大的旱情。淮河旱情也十分严峻,3〜6月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减少70%以上。由于政府提前采取了调水、蓄水等有效措施,流域安然渡过了大旱。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