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径流量 相关链接 径流量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约205mm(1956〜2000年),其中淮河水系为238mm,沂沭泗河水系为181mm,山东半岛134mm。年径流深地区分布与降水类似,南大北小,同纬度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伏牛山、桐柏山、淮南山...
径流量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约205mm(1956〜2000年),其中淮河水系为238mm,沂沭泗河水系为181mm,山东半岛134mm。年径流深地区分布与降水类似,南大北小,同纬度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伏牛山、桐柏山、淮南山区、南四湖东山区以及沂沭河中上游地区年径流深大于300mm,其他地区小于300mm。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年径流深差异大,山区雨量大,产汇流条件好,为年径流深高值区;平原区为低值区。如大别山区最大,其中黄尾河高达1054mm,淮北北部和南四湖湖西平原不足100mm。
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淮河干流各控制站汛期实测来水量占全年的60%左右,沂沭泗河水系各支流汛期水量所占比重更大,约为全年的70%〜80%。最大连续4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的55%〜90%,开始出现的月,大别山、淮南丘陵区分别为4月和5月,其他地区一般为6月。四季中径流量的分配随雨量大小而变化,季径流占年径流的比例:夏季最大,自南向北递增;秋季次之,也是南小北大;春季第三,南大北小;冬季最小,地区差别不大。
径流的年际变化比降水更显著,主要有最大与最小径流量倍比悬殊、年径流变差系数大,丰枯变化频繁等特点。最大最小年径流比一般为5〜30,山区比值较小,淮南各河最小,一般不超过10;其他地区较大,洪汝河、涡河、涡东诸河和淮河下游平原最大,约为30。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4〜1.0,南小北大,平原区大于山区;大别山区最小,约0.4,北部沿黄一带高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