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海港城泉州的分区规划问题

古代著名海港城泉州的分区规划问题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7-01-0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3669

标签:

摘要: 分区规划 商业区规划问题 侨民居住区规划问题 相关链接 分区规划 这里只拟探讨具有特色的泉州城市商业区及侨民居住区——“蕃坊”的规划问题。其他分区,大体上与一般州城类似,故拟从略。 商业区规划问题 前述五代时,为发展外贸,加建罗城,并辟通衢,建“云栈”...

分区规划

这里只拟探讨具有特色的泉州城市商业区及侨民居住区——“蕃坊”的规划问题。其他分区,大体上与一般州城类似,故拟从略。

商业区规划问题

前述五代时,为发展外贸,加建罗城,并辟通衢,建“云栈”,从而形成城东、南之中心商业区。所谓“云栈”,实即唐宋之际市坊规划制度改革前,集中市制中之“廛”。这是用来贮存货物并寄寓商贾的。既于大街建置“云栈”,表明此时泉州旧的集中市制业经瓦解,旧的市坊区分规划体制已不复存在,故城市出现了前述的三条新型商业街市。

我们知道,自中唐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突破旧集中市制的约束,扩大城市市场领域的呼声亦日高。进入晚唐,城市经济繁盛之大都会,便出现了商肆栉比的繁华商业街市。例如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特大都会扬州,不就是“十里长街市井连”吗?那里达官贵族经营“邸店”,谋求暴利,已蔚然成风,以致屡诏禁止。这种“邸店”性质与“云找”相同。扬州是晚唐海上贸易的终点,而此时泉州已发展成为海上贸易之中转站,“蕃客”往来贸易频繁,其外贸地位几与广州、扬州相伯仲。唐文宗大和八年曾诏岭南、福建及扬州之节度使常加存问外商,即为明证。由此亦可概见,其时泉州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水平,似足以推动旧市制的改革的。

进入五代,泉州在王、留、陈诸人大力经营下,对外贸易更有新发展,城市经济日益繁荣,此时出现与扬州相似之街市当是完全可能的。

市制改革势必带动坊制变革,五代时泉州即出现街市,表明旧的市坊区分规划体制已经解体,旧的封闭型集中市制与坊制均已成为历史陈迹。市肆深入坊巷,与中心商业区之街市相结合,构成城市商业网。这便是当时泉州商业区规划演变的概况。换句话说,此时泉州商业区规划,已采取以三条街市所构成中心商业区为主干,结合散布各坊巷商肆而组成之商业网,代替了旧的集中市制。旧坊制也因市制改革,演变而为按街巷分地段组织聚居之坊巷制了。发展至宋,这种商业网渐臻完善,分布布局亦更趋合理。

由是可见,我们探讨唐末至北宋这段时期泉州城市商业区规划,自应打破传统的集中市制分区规划概念,按照改革后的新型城市商业网的规划要求,来考察这一问题。这样,也更有助于了解当时泉州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侨民居住区规划问题

泉州乃海港都会,居民来自各方,故泉州居住区实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一般居民居住区,另一类为海外侨民居住区。一般居住区规划和其他城市一样,也是按当时编户组织分坊巷聚居的。侨民则不然,因语言、生活习俗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未便与一般本地居民杂处。为了使侨民得以安居乐业,且便于管理,故效法广州,特辟侨民居住区——“蕃坊”。

泉州“蕃坊”位于罗城东南隅通淮门一带,这个位置既处于海港入城要道上,也毗邻城市中心商业区。坊内建有伊斯兰教清真寺。这带尚发现些有宗教石刻。坊设有“蕃长”,掌管全坊事务,可见对坊内侨民尚有一定的管理制度的。广州“蕃坊”有“蕃学”,推测泉州也可能有“蕃学”,以教育侨民后代,东郊有大量外国人墓,发现阿拉伯之墓石外,“蕃坊”侨民墓葬亦在这地段内。

因侨民主要为商贾,此坊又毗邻城市中心商业区,坊内当有商肆,濒江地段可能尚有码头、“云栈”。

从上述“蕃坊”规划概况,即可看出“蕃坊”实系以居住为主的侨民综合活动区。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