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教育措施

明朝的教育措施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4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0644

标签:

摘要: 明太祖朱元璋虽知文墨不多,但他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亲身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因此,立国之初,便将发展教育事业置于重要的地位。他说:“治天下当先其重且急而后及其轻且缓者。今天下初定,所急者衣食,所重者教化。衣食给而民生遂,教化行而习...

明太祖朱元璋虽知文墨不多,但他从历史的经验教训和亲身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教育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用。因此,立国之初,便将发展教育事业置于重要的地位。他说:“治天下当先其重且急而后及其轻且缓者。今天下初定,所急者衣食,所重者教化。衣食给而民生遂,教化行而习俗美。足衣食者在于劝农,明教化者在于兴学校。”因而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

综观明朝历史,实行这一政策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朱元璋认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而“人才以教导为先”,主要依靠学校培养。

二、重视科举,选拔人才

设立学校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成为明朝政府的官员,还必须经过人才的选拔。明朝选拔人才的制度原来主要有两种:荐举和科举。

明朝开科取士始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是年诏令曰:“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肤将亲策于廷,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于是,在京师及各行省举行乡试,翌年,在京师举行会试,取中120名。由于当时天下初定,官多缺员,大量需要人才。因而令各行省连试三年,举人免会试,赴京直接授官。

三、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

明朝统治者广设学校,重视科举,是为了培养和选拔他们所需要的治术人才。因此,在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时,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统治,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推崇程朱,删节《孟子》

明朝统治者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它作为思想、文化、教育领域的统治思想。

(二)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

明朝政府对中央和地方学校都严加管理。国子监设立“绳想厅”,由监承负责,凡“诸师生有过及糜膳不洁”,则书之于集衍簿,并依据情节加以惩罚,严重者则“发遗安置”。国子监还屡次更定学规,严格管束监生的言论、行动,禁止他们“议论他人长短”,各堂之间不准“往来相引”,“交结为非”。如有违者,则从绳愈厅纠察,严加治罪,甚至法外用刑。

(三)屡兴文字狱

明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还屡兴文字狱,以莫须有的罪名,残酷迫害士人,有不少人因文字而惨遭杀害。

明朝统治者鉴于历史的经验和治国的实际需要,把教育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普及程度为“唐、宋以来所不及”;科举制度重新受到青睐,“翰林之盛则前代所绝无”,与此同时,又采取种种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其文化专制统治,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