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4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526

标签:

摘要: 这是一片山高林密、温湿多雾的土地,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凤庆占尽了产好茶叶的条件。凤庆山中有一棵古茶树,据说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枝繁叶茂的茶树目睹了凤庆茶叶香飘天下的经历——商代居于此地的濮人就以茶作为贡品;唐宋时期开始有了繁忙的茶叶交易;清代有了一年一度...

这是一片山高林密、温湿多雾的土地,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凤庆占尽了产好茶叶的条件。凤庆山中有一棵古茶树,据说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枝繁叶茂的茶树目睹了凤庆茶叶香飘天下的经历——商代居于此地的濮人就以茶作为贡品;唐宋时期开始有了繁忙的茶叶交易;清代有了一年一度的“春茶会”,凤庆的名声伴着茶香飘出山外。

徐霞客在他的日记里记载顺宁城边有一座小山,叫凤山,这就是今天凤庆的标志——凤山。起伏的山峦在古人看来有龙凤之脉,吉庆的凤凰成了小城名字的凤庆在云南的西部。来往凤庆运输茶叶的马帮踏出了一条滇茶外运的茶马古道,古道上不仅有马帮,也有不少文人墨客、官员商人结伴马帮感受古道的艰难,他们由北方沿古道而来,外来的文化也由北到南一路遗撒在凤庆的山水间,旧时凤庆吟诗作对,日日品茶是凤庆人的生活内容之-考场上金榜题名者也不在少数,各色建筑汇集凤庆,新思想、新文 化、新事物寻着茶香源源不断涌进这座小城。

1938年,云南南部被日军的战火笼罩,茶叶的幽香也被刺鼻的硝烟掩盖。一个叫冯绍裘的中年人从被日军占领的产茶地来到凤庆,见到这里茶树成林,芽肥叶壮,大喜过望,立即制成样品。其中的红茶红浓鲜亮,浓香持久,实为茶中上品。红茶被定名为云红,后改名滇红,成为中国茶叶史的一朵名茶之花。

新中国成立后,滇红茶依然由骡马沿古道外运,北到大理南至缅甸,进而远销世界各地。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昆明,主人将滇红茶作为礼品赠送,被女王视为珍品保留,滇红茶真正香飘世界。珍藏在英王室客厅的滇红是否胜过徐霞客饮过的太华茶没人知晓,从徐霞客到英国女王,凤庆茶的浓香跨越了几个世纪。凤庆城的古朴,山间古道的沧桑也与滇红茶的香浓一样从未改变且历久弥香。

1639年的一天,离开今天云南凤庆的旅行家徐霞客来到澜沧江边,乘一叶小舟北渡澜沧江。盯着浊急的江流,听着震耳的涛声,多少有些心惊的徐霞客大概在想,如果有桥横于江上该有多好。与徐霞客有同样想法的肯定还有往来凤庆与大理间的马帮。澜沧江滚滚流进云南,来到凤庆的崇山峻岭就变得湍急咆哮。凤庆隔江与云南大理相望,这条养育了两岸百姓的江水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据说当年诸葛亮 也在江边遇到了麻烦,南征的大军路过此地 时误饮了当地的泉水,饮水者都变得不能说话,于是有了一块原来在江边不远的刻有 “此水哑毒”的石碑。

诸葛亮来没来过这里无从考证,但江边这幅“图开八阵,排石还当法卧龙”的对联还真把他搬到这里来了。马帮的梦想在清乾隆年间得以实现,这是一项现在看来都十分艰巨的工程。据说一位建桥老师傅的儿子在完工前不慎落水,被一股如同蛟龙的白雾托起,人们说桥建在了龙脉上,青龙桥因此得名。

位于凤庆东北深山里的青龙桥长不过百米,但从此,澜沧江两岸,沿江几百公里的地方有了一条往来的捷径。桥修好了,一队队的马帮摇摇晃晃地过桥运出茶叶,滇红茶的创始人 冯绍裘过桥到凤庆创建茶厂,中国抗日远征军过桥奔赴战场,不到三米宽的青龙桥却铭记着百年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永恒的瞬间。也有人留恋桥头桥廊的别致,随手留下天南地北、风格迥异的诗歌和对联,给奔腾咆哮的江水之上的古桥增添了几分文气。

因为青龙桥的咽喉地位,几乎每根桥链都沐浴过战火,日军的飞机也曾在桥边投下炸弹。因各种原因,青龙桥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桥上的繁忙从未中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上游不远处 建起了莽街渡公路桥,青龙桥开始沉寂。2002年青龙桥下游的小湾电站开工,建起一座二百九十二米高的大圳。莽街渡桥冷 落了青龙桥,小湾电站却把两桥一起淹没了。

徐霞客没有享受到 信步天壁的自如,倒也因此没有了对古桥消失的惆怅。有几分失落的大概只有桥边的几户村民和桥下的澜沧江,这陪伴古桥走过两百多个春秋的滔滔江水放缓了奔腾的步伐, 依依惜别这最后的青龙桥。

1639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一个阴云密布的中秋夜,云南澜沧江附近的一个小镇子,风尘仆仆走来一个晒得黝黑的书生。他登上长长的石阶,徘徊良久,大概是漆黑的夜空让他郁闷,书生一声叹息,寻灯光进客栈,日记未记便早早睡下。从书生日后的笔记可知,中秋夜所住镇子是顺宁府的阿鲁司,就是今天云南凤庆县的鲁史镇。而那个书生就是刚刚离开凤庆的徐霞客,记录了这 段历史的笔记叫《徐霞客游记》。第二天天不亮,徐霞客就离开了小镇,镇上没人注意这个江浙书生匆匆而来又悄悄而去。

天亮了,徐霞客如果不是急忙赶路,他笔下的鲁史就不会只是短短几笔了。客店里,睡眼惺忪的马锅头正叽里咕噜盘点着骡马和货物,随着一声长长的吆喝,镇中那条崎岖的石板路被叮叮咚咚的马帮挤满,小镇里充溢着久久不散的茶香和骡马的汗酸味。那些北上的马帮大多要渡过黑漶江到达大理,而去往四川西藏,而南的马帮渡过澜沧江,过凤庆要到达今天的缅甸。徐霞客没有记录下这个不起眼小镇的繁忙,但他日记里描绘的那条进出今日云南的古驿道正是日后闻名的茶马古道,而鲁史镇是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这个深山里的小镇也因此而忙碌。来往穿行在鲁史镇街巷里的商旅运出茶叶也运出山风民俗,运进百货也 运入各色的文化。大理风格的院落、汉族的戏楼、川黔会馆错落有致地点缀 在小镇里,小镇子里佛寺的诵经声、道观的钟声此起彼伏,火腿、香肠、卤豆腐八方美食汇聚一堂。

小镇就这样年复一年地迎来送往着一队队马帮,茶马古道的繁忙维系着小镇的生机。但随着交通的发展,茶马古道的沉寂,鲁史也面临选择。最终,鲁史人在山上建设新居修建公路,而在山下保留了这座载入《中国名镇》的古村落,也保留了茶马古道上一份悠悠岁月的积淀。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