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城市规划的政治概况(二)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城市规划的政治概况(二)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1-16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836

标签:

摘要: 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产生了魏、赵、韩、齐、秦、燕、楚七雄并峙的局面。这七个大国经历新旧势力的斗争和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改革,新兴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封建生产关系亦经确立,它们已演进成为新型封建国家了。其他十几个较小国家,也随时代洪流,踏上了历史发展的新进...

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产生了魏、赵、韩、齐、秦、燕、楚七雄并峙的局面。这七个大国经历新旧势力的斗争和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改革,新兴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封建生产关系亦经确立,它们已演进成为新型封建国家了。其他十几个较小国家,也随时代洪流,踏上了历史发展的新进程。二百余年的战国时期就是在七雄角逐的战争中,向统一的封建帝国迈进的。

战国初,各大国先后开展变法活动。所谓“变法”,实即在春秋时期初步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发展、深化,以巩固新兴封建地主阶级专政,达到富国强兵的要求。因此不仅“变法”内容颇为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而且随形势发展,逐步引向深入。我国封建社会制度,便是通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奠定基础的。魏国用李悝为相,率先推行变法。继之,齐、楚、韩、赵、秦等国,亦陆续开展变法。由于各国具体条件不同,变法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差别,效果亦自各异。秦国变法最晚,但最彻底,因而收效也最显著。

就政治方面而言,各国变法大体上包含以下几项主要内容。

第一,积极推行法治,取代旧的礼治,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魏相李悝首先制订《法经》,作为政治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他企图凭借立法手段,建立新兴封建地主政权的统治秩序,嗣后,各大国亦按照各自具体情况,极力推行法治,而且有所发展。秦商鞅立法尤严,强调“以刑去刑”(《商君书》),主张轻罪重惩。不仅如此,他还“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从思想上肃清儒家旧礼制观念,树立坚定的法治意识。由于法治深入人心,秦国社会安定,收到了“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国策•秦策》)的效果。

第二,革新旧的宗法分封政治制度,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
各国都废除了分封制,健全了郡县制,以确保中央集权。郡县均由国君委派官吏治理,不再分封给卿大夫作“采邑”。随着废除分封制,旧的分封食邑制也改变为俸禄制。与此同时,尚建立了官吏选拔制度,打破了以往宗法分封世袭制。不仅如此,各国还形成一套封建政权机构和相应的官吏制度,以强化国家机器的职能。这一系列改革,都是变法活动在政治上推行中央集权政体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三,革新军事制度,提高国防力量
各国极力配合政治改革,推行军事改革,采取以郡县为单位的征兵制,借以扩大兵源,并改变旧军队的阶级结构。各郡县按军队编制,进行地方编户组织。一郡一县可以形成一定编制的武装力量。随着步骑战术的发展,征兵制的推行,军队编制、管理和军功奖励,都进行了改革。军事技术以及军器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第四,整顿户籍,加强管理
这是各国政治改革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整理户籍,严格管理。这不仅便于计口授田,征收赋税,摊派徭役,而且可以按军队编制,推行征兵制。

第五,革新旧礼制,以补法治之不足
礼的本质在于“贵贱不愆”,重视贵贱等级差别。封建地主阶级夺得政权后,对旧礼制加以改造,又用来维护神权、君权、族权和夫权,建立新的封建礼制,以弥补法刑之不足。法治为主,礼治为辅,便成为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了。

各国通过政治改革,国事焕然一新,国富兵强,势必力求向外扩张。因而兼并战争,也随各国力量对比的演变,而在不断发展。大概战国初期,首在各自兼并邻近小国或部落,开拓新的疆域。发展到战国中期,七雄争夺日甚,相互冲突愈演愈烈,战争更加频繁。加之各国兵力激增,军事技术进步,攻防手段日新月异,故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役时间也较长。

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各国为了组织更大的力量打击敌人,曾积极开展争取与国的外交活动,于是“合纵”、“连横”之说风靡一时,一些“纵横家”,如张仪、苏秦之流,奔走游说,极力推动各国组织军事同盟,以图一逞。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系“事一强以攻众弱”。秦相张仪就是这一策略的鼓吹者。秦奉行这种“连横”政策,对付东方六国,后来卒致取得很大的成果。达到了“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