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公元10世纪中叶后周主柴荣亲率大军北伐契丹,攻略瀛(今河间)、莫(今任丘西北莫镇)二州开始,直至1125年辽朝灭亡的一个多世纪内,华北平原北部的徐水、雄县、霸县、天津之间出现了一条宋辽边界,随着这个政治格局的出现,沿宋辽边界走向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带。新城市带...
自公元10世纪中叶后周主柴荣亲率大军北伐契丹,攻略瀛(今河间)、莫(今任丘西北莫镇)二州开始,直至1125年辽朝灭亡的一个多世纪内,华北平原北部的徐水、雄县、霸县、天津之间出现了一条宋辽边界,随着这个政治格局的出现,沿宋辽边界走向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带。新城市带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1、新建城市比例高,约占城市带的二分之一。宋辽边界两侧70华里范围内共有州县城12座:
辽三城:容城县(今定兴县东南)
新城(今新城县新城镇)
永清(今永清县)
宋九城:保州(今保定市)
安肃军(今徐水县)
广信军(今徐水遂城镇)
雄州(今雄县)
霸州(今霸县)
保定军(今文安县新镇)
信安军(今霸县信安镇)
文安县(今文安县)
莫县(今任丘莫州镇)
2、受边界走向、塘泺及交通制约,城市集中在宋辽边界两侧的条带地区,尤其是中段和西段,城市的军事防御色彩较重。宋朝境内城寨的选址和分布受到防御体系、陆路交通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制约,其中以雄、保州二座城市的发展最有代表性。辽朝境内的城市受此影响不大,基本沿袭唐代后期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