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元代“汉化”的主要政治措施

我国元代“汉化”的主要政治措施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1-16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0131

标签:

摘要: 汉化背景 主要措施 汉化影响 相关链接 汉化背景 当宋金对峙之际,蒙古族崛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即大规模地发动战争。他和他的子孙,在几十年里,向西攻占了中亚和俄罗斯平原,一直进入多瑙河流域;同时又向南进军,先后灭西夏、金、大理及南宋,并臣服吐蕃。 至...

汉化背景

当宋金对峙之际,蒙古族崛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即大规模地发动战争。他和他的子孙,在几十年里,向西攻占了中亚和俄罗斯平原,一直进入多瑙河流域;同时又向南进军,先后灭西夏、金、大理及南宋,并臣服吐蕃

至忽必烈继承大汗位,定国号为大元,成为取代宋代的又一新王朝。元代疆域远较宋代广阔,“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统一后,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进一步加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汉族大批向边疆迁移,边区各民族亦向内地迁徙,各民族和睦杂处,形成一个多民族的大帝国。

主要措施

忽必烈即位后,采纳汉族士大夫许衡、刘秉忠等建议,采取“汉化”治理国家。考察元代主要政治措施,大体上有如下几点。

(1)迁都

为便于控制全国,将统治中心由开平迁至燕京,以为中都。世祖至元四年,于中都东北营建新城,改称大都。

(2)建立国家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前代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下辖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宜,并置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职司监察。

(3)健全地方行政建制,强化对地方管理

地方行政建制分路、府、州、县四等,边疆则按各地情况,分设宣抚司、安抚司或招讨司等机构。除中书省外,另置十个行中书省,分别统领各辖区之各级地方行政机构。

(4)改革军事制度,实行军民分治,集中军权,并建立侍卫军加强中央防卫力量,以为中央集权之保证。

(5)整顿户籍,加强差役统一管理

按职业分全国户口为民户、军户、匠户、盐户、站户等,并按社会地位分作“良”、“驱”(奴隶)两大类。此外,又按资产、劳力,将各户分作上、中、下三等。如此划分:,.目的在于便利摊派赋役。

(6)整顿赋税制度

元代赋税包括税粮和科差两类。大抵南方多因袭南宋旧制,北方则将成吉思汗以来各项賦税加以统一。不过总的看,仍是名目繁多,税法杂乱,征敛过重。

(7)加强思想统治

尊儒崇孔,积极提倡理学,并明令规定五经、四书以程、朱注释为准,以加强思想统治。与此同时又广泛利用各种宗教,作为统治的辅助手段。

除上列几点外,元仁宗时还恢复科举制度,不过每科录取人数有限,元代选拔人才大率来自两个主要途径,一为蒙古人及色目人多以皇帝侍卫为进身之阶而入仕途;另一则为汉人多由“吏”选拔。这是与前代有所不同的。其次,终元之世迄未正式颁布法律,只是援用敕旨令条及断案旧例,辑成《至元新格》、《大元通制》等来断理狱讼。这又是与前代不同处。总的说,元人虽采取“汉法”治国,但仍有漠北政治传统旧俗影响,所以有些举措实又与“汉法”不同。

汉化影响

元统治者将全国人民分作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前二等享有政治经济的种种特权,后二等则道歧视,尤以南人为最。这种举措究其政治本意,可能企图挑起矛盾以分治的办法,达到巩固其统治的目的。不过如此制造民族矛盾,后果是事与愿违的。

土地兼并之风元代较宋代更为强烈,除官府、权贵、富室豪强外,尚有寺院亦拥有大量土地。以官府兼并为例,仅镇江一处,即占有全部田地的四分之一以上。寺院的土地兼并亦很可观,例如大都大护国仁王寺即有田地十万顷以上。这些兼并者不仅大量掠夺土地,还大量强占劳动力为之耕种。

忽必烈去世后,皇室内部经常发生夺取皇位之争,政治日趋腐化,人民生计日艰,以致不断发生武装起义。特别是元末白莲教传播甚广,影响尤大,终于爆发红巾军的大规模起义,动摇了元王朝的统治基础,足致朱元璋兴起,建立明王朝以取代元王朝。


相关链接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