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九寨沟处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几个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地壳升降幅度差异较大,新构造运动强烈。区域构造方向以北西一南东为主,东西向和白马弧构造等,组成岩层是以厚层质纯灰岩为主。这样的地质环境,奠定了九寨沟地貌的骨架和形成的物质基础。 ...
九寨沟处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几个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地壳升降幅度差异较大,新构造运动强烈。区域构造方向以北西一南东为主,东西向和白马弧构造等,组成岩层是以厚层质纯灰岩为主。这样的地质环境,奠定了九寨沟地貌的骨架和形成的物质基础。
流域地貌基本特征
九寨沟流域在地势上的总趋势是南高北低,海拔4000m以上的山峰和岭脊主要分布在沃斯喀雄(海拔4152m)至干孜公盖山一线以南的区域,超过全流域海拔4000m以上区域面积的60%。九寨沟流域内山峰高耸,河谷深切,地势起伏很大,最大相对高差达2768m,平均相对高差大于1600m。流域内沟谷纵横,河网密度大,一般都大于0.8km/km2。谷地狭窄,其宽度大多小于200m,最大深、宽比可达20:1,平均为4.5:1。这些特征表明,九寨沟流域地貌发育正处于强烈侵蚀切割阶段,相当于W.M.戴维斯的地表侵蚀循环模式中的幼年晚期的高山峡谷发育阶段。主沟(以长度论)发源于流域最南端的尕尔纳分水岭北坡,水流自南向北流,支沟大多呈东西方向汇入主沟。自尕尔纳往北经者查、鸟艾和则查哇到诺日朗(海拔2340m)汇入九寨沟正沟的总称则查哇沟,沟长为31960m,最大相对髙差为2424m,沟床平均纵比降为47.7‰。该沟西面发育的一条与之近于平行的常流水沟谷称日则沟,此沟的上游称藏马龙里沟,发源于尕尔纳西北海拔4668m的分水岭上,此沟中游段称那阿歪沟。日则沟总长28550m,最大相对高差2258m,沟床平均纵比降为54.5‰,沟口在海拔为2410m的珍珠滩处与丹祖沟汇合,形成九寨沟正沟(狭义的九寨沟)。丹祖沟是一条长约16230m的常流水沟谷,其中游区段目前为地下伏流。该沟所在流域的最大相对高差为2090m,沟床平均纵比降为86.7‰。九寨正沟的珍珠滩至诺日朗段,由于受断裂活动的影响,水流沿近东西向流动,到诺日朗后突然在诺日朗瀑布下转为北北西方向流,到树正后又转向北北东方向流。树正往北先后有黑果沟、荷叶沟和扎如沟汇入,其中的扎如沟为九寨沟流域内的第三大支沟,它发育于海拔4500m以上的分水岭山峰,流域的最高点为4528m,最大相对高差为2502m,沟长为22550m,沟床平均纵比降为59.6‰。
流域地貌分类系统
1.高山山地地貌:九寨沟流域的森林线上限在海拔3800m附近。据统计,该流域内山地54.60%以上的面积位于森林线之上,位于海拔3800~4000m的高山灌丛草甸山坡则占流域内山地面积的31.50%。海拔4000m以上的基岩裸露,季节性积雪的陡坡山岭占了流域内山地面积的23.06%。目前,海拔4000m以上的山峰脊区域,都处于现代雪线以下,但该区域每年都有季节性积雪。通常,8月中旬起岭脊地区开始偶降鹅毛大雪,10月初后4000m以上区域开始完全积雪,至翌年5月积雪大部分融化,估计年积雪日数在240d以上。由于现代冰川作用和组成山岭的基岩裸露且由节理发育的石灰构成,强烈的冰雪、寒冻风化以及溶蚀作用,使岭脊地区形成了角峰、刃脊相间的锯齿状山脊,并在基岩坡上形成大量的岩屑锥。如长海东北侧高山、扎如沟的扎依扎嘎、纳久扎嘎和海拔4528m的扎嘎峰等处就是上述地貌组合的典型地区。
流域内海拔3800m(森林线)以上的高山灌丛草甸带和岭脊以下的山坡上,发育有比较典型的冰缘地貌。由于强烈的寒冻风化作用,基岩山体崩解降低,形成大量的岩屑锥、岩屑裙、石海和石河等冰缘地貌,该区域内目前仍存留着大量的第四纪古冰川作用遗迹。在九寨沟流域南端(主沟源头)的大片海拔4100m以上的山地,以及长海东南侧山地(干孜公盖山,海拔4548m),芳草海、天鹅海东侧山地(沃斯喀雄,海拔4192m;沃洛色莫,海拔4136m),扎如沟与九寨正沟以及则查哇沟分界的扎嘎山地(海拔4528m),丹祖沟与九寨正沟之间的山地(最高点海拔4408m)和流域四周分水岭中的海拔4100m以上的山地,目前存留有许多角峰、古冰斗、刃脊、雪蚀洼地、悬谷和冰川U形槽谷等,槽谷甚至伸展到海拔2900~3000m的谷底。海拔2900m以上的各大沟谷中,切平山嘴的现象十分普遍。目前流域内保存比较完好、形态比较典型的冰斗(包括冰斗湖)至少有10个,主要分布在日则沟上游的藏马龙里沟源头,则查哇沟上游支沟普吉龙洼沟源头,上季节海东西两侧支沟源头,长海以上至少8个支沟的源头;扎如沟上游至少4条支沟源头以及丹祖沟源头等。冰斗分布的海拔高程在4000~4200m,主要坐落在山体的朝北到北东方向的山坡处,由此推断古雪线高度在海拔4200m左右。现今保存比较完好的冰斗,其底宽为50~100m,底部大多覆盖有松散堆积物,少数冰斗目前尚有积水成为冰斗湖,如普吉龙洼沟源头的冰斗就是一个冰斗湖。
2.坡地地貌:九寨沟流域内,目前部分保存有海拔4000~4200m的山顶夷平面,所在的区域正是目前季节性冰雪作用的寒冻风化强烈的岭脊地区。海拔3100~3200m和3400~3500m还保存有两级剥蚀面。流域内沟谷谷底的海拔高度从2000~4000m不等。从整个流域看,主要沟谷的溯源侵蚀裂点在海拔3600m左右,3600m以上为保存比较完好、形态宽缓的古冰川U形槽谷或悬谷;3600m以下为流水强烈下切侵蚀形成的峡谷。目前,峡谷的脊肩比较清楚,谷肩地距谷底的相对高差,从流域主要沟谷的下游往上游方向逐渐减小。从海拔4100m以上的岭脊地区往下,到不同高度的谷底之间,为山坡的谷坡的区域。据统计,流域内的谷坡坡度小于30°的面积约占22%,30°~50°占31%,大于50°的陡坡和悬崖约占47%。山坡的坡度大多在60°左右,小的也有40°。这就构成了九寨沟流域山高、谷深、坡地陡的基本地形特征。
3.谷地地貌:九寨沟流域的主要沟谷有扎如沟、九寨正沟、则查洼沟、日则沟和丹祖沟。这些沟谷的源头和上游,均有第四纪古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的遗迹;中下游主要是常态流水作用与喀斯特作用共同塑造的谷地,也有小部分没有明显地表流水作用的喀斯特干谷。属于前者的有扎如沟、九寨正沟和日则沟,属于后者的有则查洼沟和丹祖沟,现分述如下。
(1)流水作用钙华堆积谷地。此类谷地以九寨正沟和日则沟为代表,九寨正沟实际上是日则沟与丹祖沟汇流后的延续。日则沟在沟底海拔2900m以上沟段,以常态流水侵蚀地貌和古冰川侵蚀、堆积地貌为主。现代的沟谷多继承了古冰川槽谷的形态,并在其中侵蚀下切形成U形谷套次级V形谷的地貌形态。海拔2900m以下的谷底,是以交错山嘴和喀斯特钙华沉积为特征的流水侵蚀V形谷,其中,以多种成因的高山湖泊(海子)、瀑布、钙华滩和沟谷混杂堆积的地貌组合为特征。
(2)喀斯特干谷。九寨沟流域内除钙华堆积外,喀斯特作用的另一个特征是喀斯特干谷及地下伏流。流域内主要的干谷有则查洼沟、丹祖沟、克泽沟和黑角沟等。这些干谷的中上游谷底海拔2900m以上的沟段,大多保存有第四纪古冰川的侵蚀和堆积地貌的遗迹,目前的地表流水也主要出现在上述沟段。谷底海拔2900m以下的中下游沟段,成为无明显地表流水或仅有季节性地表流水的喀斯特干谷。这些干谷都是以前地表河的河谷或河床,后因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化,侵蚀基准面下降或地下暗河袭夺地表河等,发育了发达的地下排水系统,使地表原来的河道成为干谷。九寨沟流域内的干谷中,主要有沿沟谷延伸方向呈串珠状分布的喀斯特漏斗、落水洞、多种成因的桂地和堰塞湖、喀斯特泉水、喀斯特地下管道(伏流)系统和干谷内谷坡与谷底的混杂堆积等地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