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域性差异 相关链接 地域性差异 中国河流离子径流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图1),其中外流区径流深度大,淋溶作用强,离子径流模数大,平均为61.7t;内陆流域径流深度小,淋溶作用较弱,离子径流模数较小,平均只有12.8t。川、滇、黔、湘、鄂部分地...
地域性差异
中国河流离子径流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图1),其中外流区径流深度大,淋溶作用强,离子径流模数大,平均为61.7t;内陆流域径流深度小,淋溶作用较弱,离子径流模数较小,平均只有12.8t。川、滇、黔、湘、鄂部分地区的离子径流模数大都在100〜200t之间,川西山地和湖北鹤锋成为全国两个高值区,其值均在200t以上。由此中心向外,离子径流模数向各方递减,并呈现以下特征:
1.向西到云南高原的西部和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区,离子径流模数下降到50〜100t之间。但到云南的西南部和喜马拉雅山的东南坡,由于降水特别丰富,为径流较高地区,离子径流模数又增高到100〜200t之间。
2.向东离子径流模数依次下降到50〜100t,甚至20〜50t之间。东南沿海地区虽然雨量丰沛,径流深度大,但因矿化度低,以致离子径流模数下降到20〜50t之间,台湾、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因径流深度特别大,从而离子径流模数也较高,可达100〜200t之间。
3.向北越过大别山到长江下游和黄淮海广大平原地区,离子径流模数下降到20〜50t。黄淮海平原周围的山地如燕山、太行山、泰山和山东丘陵则上升到50〜100t。沿洪积、冲积扇缘洼地发育的河流,由于接受了矿化度较高的地表和地下径流,因此,离子径流模数较高,如滏阳河献县站和新庄桥站的离子径流模数都超过200V。卫河、大清河干流亦有类似情况。此外,滨海平原受盐碱土影响的河段,离子径流模数也较高。
4.再向北过秦岭到黄土高原,这里自东南向西北地表径流逐渐减少,离子径流亦由东南的20〜50,向西北减少到5〜101。在河套灌区和银川平原为易溶盐类堆积区,六盘山和白于山以及受含盐地层影响的地区离子径流模数显著升高,达50〜lOOt。自黄土高原向北到内蒙古高原,雨量急剧减少,蒸发旺盛,离子径流模数迅速降到5t以下。
山区河流离子径流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西北地区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从山顶到山麓由50〜100t逐渐下降到20〜50t、10〜20t、5〜10t。而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则因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离子径流大都为零,在内陆河的下游则为易溶盐类的堆积区。东北地区离子径流由山地向平原降低:由千山和长白山南段的50〜100t,向北到大小兴安岭减为10〜20t。而松辽平原大都为5〜10t,其中杜尔伯特草原内陆流域甚至形成易溶盐类的堆积区。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草原离子径流模数只有5〜1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