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 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 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根据产生水土流失的“动力”, 分布最广泛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1.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 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例如:黄河流域。
2.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 在陡坡和沟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 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 其次是东南沿海沙地, 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苏几省的“黄泛区”(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改道带出泥沙形成)。 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河西走廊、黄土高原
另外还可以分为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 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 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降雨量常达 年降水量的60%~80%, 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中国发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口多,对粮食、民用燃料等需求大,所以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人们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 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破坏了生态环境。大量开垦陡坡, 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 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 另外,一些基本建设也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 不合理的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 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
1.自然因素
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2.人为因素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