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

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


发布日期: 2016-05-16 更新日期: 2016-05-16 编辑:from_marsh 浏览次数: 4941

标签:

摘要: 乌岩岭大地构造位于太平洋外带,地处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南段,浙江永嘉---泰顺基底拗陷带的山门---泰顺断陷区内。自然保护区内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母岩,形成时代为中生代侏罗纪,系经历多次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以及火山喷发间歇期内形成的河湖沉积岩,岩层厚度大...

乌岩岭大地构造位于太平洋外带,地处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南段,浙江永嘉---泰顺基底拗陷带的山门---泰顺断陷区内。自然保护区内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母岩,形成时代为中生代侏罗纪,系经历多次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以及火山喷发间歇期内形成的河湖沉积岩,岩层厚度大,岩性杂。

本区地层由J3c段和J3d段地层组成,区内绝大部分面积内分布J3c段地层,岩性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大多为灰紫、浅灰色流纹质含砾熔结凝灰岩,或岩屑玻屑凝灰岩,局部(坑头一带)见有紫红、浅灰、黄绿色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及少量的黑色泥岩。组成保护区主体的J3c段地层,呈略有起伏的倾向北西的单斜地质构造。发育两组断裂构造,一组呈近南北向断裂(F3),位于南几岗---1232.9高地(金针湖东侧),断面平整光滑、陡立,产状290V85%为逆断层,见有花岗斑岩沿断层充填,脉宽约6m,呈25°方向展布。另一组北西西一南东东向断裂,有两条:一条是乌岩岭一西坑岭根断层(F1),产状215°/54°;一条是金刚厂断层(F2)走向310°,倾向北东,倾角陡立,断层一侧或两侧的山势陡峭,常呈三角形断面,见有花岗斑岩充填其间。J3d段地层,仅分布于保护区西北部白云尖、金针湖一带,组成本区高山的顶盖,常形成裸露的峻峭陡壁,景色奇特壮观,地表生长芦苇或灌木林。岩性为紫灰、肉红色的流纹岩、流纹斑岩,粗大的石英、长石组成斑晶,流纹构造较清楚。该层底部有球泡流纹岩。倾角南东或北西,倾角一般为43°~56°,局部平缓,小于20°。本区地貌类型属岳地貌,以侵蚀地貌为主,堆积地貌很少见。

山地地貌

本区现代山地地貌是在上侏罗统,以熔结凝灰岩为主的一套火山碎屑岩地层,经构造变动及外营力作用塑造的构造地貌骨架上发展起来的。区内有千米以上的山峰17座,主峰白云尖位于西部,海拔1611.1m。山峰连绵相接,呈南东渐低马蹄形地势延展,地形切割剧烈,相对高差300~1000m不等,形成保护区主要山地地貌。

夷平面

就形态特征而言,宏观上保护区大体有两级夷平面。分布较高的一级夷平面,高程在1000~1100m,由于长年风化、剥蚀而解体,成为分布高度相当、略有起伏的峰顶面,以芳香坪一带较为醒目;另金针湖现有面积约0.5km2的沼泽地,其上有常年流水及沼泽草本植物发育,是夷平面发育达壮年期的证据。分布较低的一级夷平面,高程在海拔600~750m,呈环状分布,地形平缓,在坑头和邻近保护区的高塔尖北侧鸟皮山一带较为明显。

山区流水地貌

夷平面及山坡地带,主要以流水的片蚀为主,线状侵蚀作用次之,形成的侵蚀地貌主要有浅洼地和小冲沟。堆积地多在近山麓处,以坡积裙为主,冲出锥较少见。山麓之下沟谷,主要是山区河流地貌区。

本区河流为树枝状,由南北向的支流汇集成近东西向的主干河流,沿南北向、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发育。河流总长为15.15km,河网密度为1.01km/km2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