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都邑主体规划结构传统

周代的都邑主体规划结构传统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9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263

标签:

摘要: 周代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所建置的都邑,都是按营国制度的王城规划结构模式而规划的。王城系采取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故“宫”便是这套规划结构的主体。“宫”,指的是整个宫廷区。它包括以内朝与寝组成之“宫城小区”,和由外朝及祖社结合而成之“宫前小区”。城内其...

周代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所建置的都邑,都是按营国制度的王城规划结构模式而规划的。王城系采取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故“宫”便是这套规划结构的主体。“宫”,指的是整个宫廷区。它包括以内朝与寝组成之“宫城小区”,和由外朝及祖社结合而成之“宫前小区”。城内其他功能分区,则按各自功能,据礼制规划秩序要求,环布在这个主体或中心区的周围,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由于“宫”是全盘规划结构的重心所在,故除以官阚巍峨的王居——“宫城”置于全城中心这个最崇高的方位,以示“王者之尊”外;更于“宫城”前方,设置以外朝为主,辅以宗庙、社稷的“宫前区”,进一步显示周王以大宗子身份总揽天下土地人民的权威,体现“尊尊”与“亲亲”相结合的宗法血缘政体特色。这套宫廷区规划,充分表送了王权的尊严,强化了作为全城中心区的主体力量。不仅如此,规划还以象征王权的三朝,置于宫廷区南北中轴线上,而且以此轴线充作全城规划结构之主轴线,更加突出了中轴线在整个规划中的轴心地位,也更深刻地显示了“尊尊”之实质在于尊重王权。这组主体规划结构模式,同样适用于诸侯国都城及卿大夫采邑城,只不过据礼制营建制度,按建城者爵位尊卑,营建等级有所差异而已。

这组主体规划结构模式所表达的规划意识,实有助于提高封建统治者权威,故封建地主阶级亦乐于继承这一传统。譬如秦都栎阳、楚都纪南城(“郢”)等的规划,都是很明.显的例证。他们结合新形势要求,而且对此传统还有所发展。即使在一些总体形制富于变化的国都城市规划中,其内城布局犹不失这一传统的基本格调。齐临淄、赵邯郸、郑韩新郑,以及战国时代淹城等,均可视为例证。这些城还巧妙地发挥了中轴线的控制作用,以提髙城廓各部分的向心凝聚力。譬如齐临淄,因宫之中轴线偏西,致城廓规划轴线也随之偏西,与之呈平行状,所有城廓的各分区均据此轴线安排,从而显示了宫在全盘规划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不断得到发展,已逐渐成为华夏城市规划的一大元应征。我国古代城市之所以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显然与这一特征是分不开的,我们试看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各种类型的城市规划,几无不体现了这一传统的特色,即使封建社会后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亦留下了这个传统的踪迹。譬如元代应昌路城的规划,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城中轴线北端之大型建筑群,即为全城主体规划结构所在。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