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雒阳城的规划结构特征

东汉雒阳城的规划结构特征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490

标签:

摘要: 东汉雒阳城市的规划结构,基本上是按分区性质的主次,结合方位的尊卑而布署的。 如上所述,城市总体布局既采取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这就为总体规划结构定下了礼制基调。因而礼制等级概念像一条红线一般始终贯串在各种功能分区的布署中。宫廷区是首都城市的主体分...

东汉雒阳城市的规划结构,基本上是按分区性质的主次,结合方位的尊卑而布署的。

如上所述,城市总体布局既采取传统的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式,这就为总体规划结构定下了礼制基调。因而礼制等级概念像一条红线一般始终贯串在各种功能分区的布署中。宫廷区是首都城市的主体分区,故规划以之置于城之中部,凭借中央这个显赫的方位,以表达帝居之尊。不唯如此,且更以主体宫——南宫之规划轴线,作为全城规划结构之主轴线,自南宫一直延及郊天的圜丘,藉以突出天人感应的规划意识,显现象征君权之宫廷区的主导地位。庙社分区列于宫廷区前主干道两侧,以中而南的方位,表达其重要性。主要官署区置于南宫之东,权贵府第区则分居宫廷区两侧之近宫地带。这些都是重要分区,因而以较尊的方位来安排。仓库区设于城之东北隅,市位于南宫之右后方。这类分区以礼制观念评估,性质较次要,故以较卑方位处之。从内城这种规划结构看,显然具有浓厚的礼制气息。处理城区与郊区相结合的规划结构关系,亦即政治活动区与经济活动区的组配关系,同样也是基于礼制观念的。本来首都城市当以政治中心职能为主,经济中心职能为辅,因而总体规划结合方位尊卑的礼制观念,导致形成了前述的政治居中,经济居两翼的总体布置格局。由此可见,无论是城区规划结构,或者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结构,都是充分体现了营国制度礼制规划秩序的传统特色的。

其次,宫居城中部,实本营国制度“择中立宫”之传统规划观念。按“左祖右社”之制,布署宗庙,社稷,以主体宫之规划轴线作为全城规划主轴线,以及源于井田规划概念之经纬涂制道路网等,几无不与营国制度传统有关。

以上几点可以说是东汉雒阳城市规划结构的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基本上均源于营国制度传统。这个现象是很值得引起注视的。

西汉长安宫廷区系由未央、长乐、桂宫、北宫等数宫所组成。主体宫未央宫偏处城之西南隅,各宫采取沿城之规划中轴线两侧排列,无一宫居城之中轴线上。固然,这里也涉及利用地形及前代遗留之建设基础问题,但关键还在汉初秉承法家先驱的城市规划理论,确有继秦进一步革新营国制度传统的企图,故力求突破这个传统的“择中立宫”和重视方位尊卑的礼制规划秩序等观念的约束,因而导致产生不同于营国制度传统的宫廷区规划格局。东汉雒阳改造扩建规划的宫廷区布局则不然,仍保持了成周以来,按营国制度之“择中立宫”以及以宫之规划轴线作为全城规划主轴线等规划传统格调。这种布局,其规划观念显然与崇尚礼制的儒家思想是分不开的,这也正是东汉统治意识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反映。由于规划意识的转变,以致规划结构格局由一种倾向,转向另一种不同的倾向。不仅宫廷区如此,整个城市规划结构也是如此。由此可见,两汉首都城市规划结构基调之所以不同,关键即在于此。

分析上述东汉雒阳城市规划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所体现的规划意识,很难如有人所说,这个设计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周礼》的规制。实质上恰恰相反,它却明确地展示了,根据社会演进形势,在总结前期封建社会革新营国制度传统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将进一步促进这一传统向前发展的意图。历史事实表明,它的这番尝试,对中期封建社会城市规划确实产生了深远影响。北魏洛都规划所树立的中期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发展主流的里程碑,正是东汉雒阳规划所倡导的发展倾向的典型成果。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