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前期氏族部落聚落改造为奴隶制国家都邑的大致情况(一)

夏代前期氏族部落聚落改造为奴隶制国家都邑的大致情况(一)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7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4551

标签:

摘要: 转化条件的分析 在父系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过程中,氏部部落聚落也随着当时社会发展趋势,逐步从建设体制、聚落形制以及规划结构等方面,为向奴隶社会都邑转化,准备了条件。这些条件我们可以从当时聚落规划中明显地体察出来。例如前章介绍的河南淮阳平粮台晚期龙山文化城堡式...

转化条件的分析

在父系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过程中,氏部部落聚落也随着当时社会发展趋势,逐步从建设体制、聚落形制以及规划结构等方面,为向奴隶社会都邑转化,准备了条件。这些条件我们可以从当时聚落规划中明显地体察出来。例如前章介绍的河南淮阳平粮台晚期龙山文化城堡式聚落规划,便是最好的说明。它的出现,体现了当时聚落两极分化的趋势,为奴隶社会都邑建设体制启示了端倪,垣耸峙的城堡,从形制上显示出有别于一般氏族聚落的统治地位,为后来“都”的设防提供了样板。它内部布局,似有以南北干道作城堡规划轴线来安排的意图。

高台建筑可能是部落首脑的宫室,为后世高台宫殿建筑开了先河,也体现了“以高为贵”的意识萌芽。虽然,考古发掘尚未揭示城堡布局的全貌,但从这些迹象,亦可窥知其向“都”转化的建设意向。平粮台城堡的建筑年代约为距今四千三百年前,正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过渡时代,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它所体现的这些建设条件,实质上也正是这段过渡时代聚落规划为向奴隶社会都邑规划转化所准备的条件。我们从其他晚期龙山文化城堡式聚落,如山东城子崖、安阳后冈以及登封王城岗等聚落规划中,也可察出同样的条件的。这种规划共性的表征,正是时代前进步调的必然反映。

分析这些条件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聚落的两极分化,正是氏族部落成员因私有制的形成而引起两极分化在聚居生活上的具体反映。由此,本来处于平等的聚居聚落,也随成员的分化,加上社会发展已跨入按地域性组织的部落联盟形态,这个外部条件的促进作用,而致出现一分为二的局面。以部落或部落联盟首脑为首的富有阶层所聚居的聚落,演变为一个地域的管理中心,上升为具有统治地位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地域性组织的中心聚落;而一般成员聚居的聚落,则沦为处于依附这种中心的从属地位,成为中心聚落所控制的附着于其外围田野的农业生产者居邑。

很明显,这样准备的转化条件,不正是在聚居生活上已充分体现了阶级意识的萌芽吗?从这种演变关系不仅可以看出奴隶社会“都”与“鄙邑”的分级建设体制的端倪,也可视为奴隶制国家“都”的国野规划体制的雏型。壁垒森严的城垣,又进一步从建筑形制上,强化了这种聚居体制上的差别。不仅如此,还以高台建筑和拥有手工作坊,以及运用中轴线的布局等,再从内容及规划结构形式上突出这种差别。综观这些转化条件的性质,虽然它们所反映的是过渡时代一个地域性部落或部落联盟的聚落情况,实质上已为我们勾画出一幅阶级社会都邑规划的前景了。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