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分区的演进历程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分区的演进历程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070

标签:

摘要: 秦汉时按全国各地区经济特色,大体上划分为四个经济分区,即“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四区。古代经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各区经济以农业生产为准绳,结合手工业、畜牧业和其他产业,以及商业活动情况,来确定各地区经济特征,作为分区的基础。这四区中,“山...

秦汉时按全国各地区经济特色,大体上划分为四个经济分区,即“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四区。古代经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各区经济以农业生产为准绳,结合手工业、畜牧业和其他产业,以及商业活动情况,来确定各地区经济特征,作为分区的基础。这四区中,“山西”经济区是以农业为主,还包括关中及巴蜀之手工业和西北一带的畜牧业,商品交换也颇繁荣。“山东”经济区也是农业很发达的地区,手工业亦发达,商品经济较为活跃。“江南”经济区尚处于开发中,农业生产还不发达,但地区土特产颇丰富,部分手工业如纺织业尚具有一定的生产水平,所以此区经济重在发展商业,通过商业来带动土特产的进一步开发。“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主为畜牧业,但靠近“山东”区之“三河”地带的农业及工商业也在迅速发展中。此时分区还是粗线条的,各区领域辽阔,故一经济区内,又因地区经济不同,实又可分为几个小分区。总的看,当时“山东”、“山西”两区农业发达,工商业、畜牧业亦较可观,而“江南”区基本上尚在开发中,不少地区仍颇落后。所以,全国经济重心实在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便是前期封建社会经济分区的梗概。

西汉末发生大动乱,“山西”、“山东”两区遭到破坏,而“江南”区却因中原大量移民及生产技术之流入,开始加速了开发进程。巴蜀地区因战祸少,得到了继续发展。东汉统一全国,社会生产逐步走上正轨,“山东”、“山西”两区的经济渐渐回苏,并稍有发展,“江南”区则进一步加快了开发步伐,不仅广度上渐有扩展,有的地区还从深度上推进了一步“龙门碣石以北”区的畜牧业及农业,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可是东汉末年大动乱的破坏,较之西汉末尤为惨烈。接着国家分裂,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此时原有全国经济分区格局业已打破,各国在对峙纷争的半封闭状态下,发展各自疆域内的经济,实际上形成三个经济圈,或者说三个经济区。本章第一节曾谈到,曹魏鉴于中原破坏过甚,故极力推行屯田政策发展淮河流域的农业经济。孙吴在继续进一步开发江南的同时,除繁荣以建邺为中心的“三吴”地区外,还注意经营岭南。刘蜀则极力发展成都平原地区经济,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外,还积极发展丝织工业,对西南蛮夷地带亦在逐渐开发中。西晋的短暂统一,突破了这种半封闭状的经济圈的约束,使各地区经济得以交流。因社会安定,生产得渐恢复,个别地区甚至呈现发展势头。原来四大经济分区格局尚未复旧观,接踵而来的又是一场大动乱,北部中国遭到了空前浩劫。这番危害性很大的经济大波动,再次给才有一线生机的社会经济以沉重打击。南部中国虽亦受波及,但战争较少,损害不及北方严重。东晋偏安,大批中原人士南下,给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北魏统一北部中国,出现了南北朝对峙的局势。

北方经北魏初努力,社会经济日渐回苏。至孝文帝改制奠都洛阳后,三河地区的农业生产开始上升,工商业亦有发展,我们从孝文帝营建洛都的城市规划,便可体察出来。关中地区经济也在恢复中,至北周时且略有新进展。南朝经济较北方先进,不少地区经济曰趋繁荣。在南朝领域内,大体上可分为五个经济发展地带,或者说经济圈。即以建康为中心之“三吴”地带;以江陵为中心之荆州地带;以成都为中心之巴蜀地带;以番禺为中心之岭南地带和以寿春为中心之北境地带。其中尤以“三吴”地带最为繁荣。这五个地带的经济大多各具特色,实际上也可视为南朝的五个经济分区。北朝大致也可分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经济圈;以长安为中心之关中经济圈,这是就北魏情况而说的。

隋统一后,打破南北朝的分割局面,,加速了南北经济交流。此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已超过北方,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形势愈加明朗,经济上北方依赖南方支援的程度也日深。大运河的开通,对协调南北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合理划分全国经济分区,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特色,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自必成为隋人所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经济课题。隋代刚完成统一大业,还来不及建成新的经济分区,即为农民起义所推翻。

唐人获取政权后,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经营,北方工农业生产及商品交换活动日趋发展,南方经济更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南北经济交流愈加频繁。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各地区经济特征都得到充分发挥,更有助于促进全国经济分区的调整。发展至盛唐,全国新的经济分区格局已臻成熟。原来划全国为四大经济区的旧格局,因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从盛唐时期经济发展趋势看,全面恢复和发展关中及中原地区,进一步繁荣江南和巴蜀地区,积极经营岭南、福建,并适当开发西北及西南边区,业已成为推进整个囯民经济踏上一个新台阶的主要任务。基于这一要求,唐人从其时各地区经济实况出发,在总结隋代经验的基础上,对旧的四大经济区作了较大的调整,使封建社会的经济分区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演进,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盛唐时,全国大体上分为五个大的经济分区。这五区是:关陇西北经济区、关东经济区、江南经济区、巴蜀西南经济区和岭南经济区。由于各区领域辽阔,区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各有不同,致又可划为若干较小的地区性经济圈或小分区。发展至晚唐,有些地方性经济圈之经济特色得到进一步发扬,经济实力日趋雄厚,特别是南方的几个经济区尤为明显,客观上正为建立五代十国的割据政权准备了条件。

北宋王朝虽统一全国,但北方因燕云十六州已划为辽国领土,西北又建立了大夏政权,致北方疆域难复唐代旧观。彘经济而言,北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自汴淮至江南一带,商品经济尤为繁荣,且正孕育着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北方虽不及南方,但社会经济亦呈向荣之势,西南边境地区也在积极开发中。因疆域变化,社会经济又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势,故全国经济分区,势必随之进行调整。

考察北宋有关史料,我们初步体会,当时全国经济分区大致出现以下一些变化。

1.全国经济重心所在之江南,社会经济较前代又有更大的发展。以往辽阔的江南经济区,此时再次分解为以两浙路及江南东、西两路所构成之江南经济区,以荆湖南、北二路形成之荆湖经济区和以淮南东、西二路为基地之淮南经济区。此三区中,江南经济区更是北宋经济的精华所在。

2.巴蜀西南地带,唐时已自成一区,北宋时仍如此,为当时南方另一重要经济分区。此区以成都府路最为繁荣,樟州路及利州路经济亦较发达,夔州路较为落后。

3.岭南经济区较唐时已有新发展,其中尤以广州为中心的沿海地带最为繁盛。此区地跨广南东、西二路,广南东路之经济发展较广南西路更为明显。

4.福建经五代时王审知的积极经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入宋后地方经济更有新的成就且具一定特色,实已自成一区。此区包括福建路全境,流求岛(台湾)亦属此区。

5.唐代关陇西北经济区及关东经济区宋时变化较大这既涉及国土疆域之演变,也体现了其时北方的经济形势。原关陇西北区规模已缩小,仅包括永兴军路及秦凤路,此区经济发展速度不高。原关东区则分解为以京畿路,京西北路,京东、西二路和京西南路部分地区所构成之京畿经济区;以及由河东路与河北东、西二路地域所构成之河北经济区。此二区中,京畿区之区域经济颇为繁荣,尤其是京畿路地带几不亚于江南。至于河北区,自“澶渊之盟”以来,因与辽和平相处达百余年,地区经济亦得到较快的发展。

以上说的,便是北宋时期全国经济分区的梗概。这番调整,不仅变动较大,而且还启示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分区的发展前景。

回顾以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各地区资源优势未能较好地发挥,地区经济特色只能粗线条地评估,有的地区甚至尚未开发,故区域经济分工也不够精细,经济的分区仅能粗放地划分。随着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原来较发达的地区,经济更加繁荣,资源优势特色也愈明显。落后地区因不断开发,地区经济特色亦渐露头角。因而地区之间的经济分工自必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粗放的经济分区已难反映这种新的经济现状,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因此,宋人有必要再事进行调整,由粗放的划分,逐渐转向精审的划分,使经济分区能够更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特色的发展,从而加速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由此可见,北宋调整经济分区,正是企图以此作为手段来更有效地繁荣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深化区域的经济分工,积极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水平。把经济分区作为一项推进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宋人这番调整所提供的重要历史经验,也可以说是所启示的封建社会经济分区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文叙述,我们自不难看出中期封建社会经济分区的演进历程。总的说,隋唐以前,基本上仍因袭了前期封建社会的粗放划分格局。隋唐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全国经济分区亦在逐步进行调整。调整的过程,实质上也是由以往粗放划分,渐渐导向精审划分的演变过程。其间,三国以来历次大动乱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大波动,对改变旧格局是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的。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