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DEM 数据分布特征#
DEM 数据由于数据观则方法和获得途径不同,数据分布规律、数据特征有明显的差异, DEM 数据按其空间分布特征可分成两类:格网状数据和离散数据。
格网状数据#
把 DEM 覆盖区划分成为规则格网,每个网格大小和形状都相同, 用相应矩阵元素的行列号来实现网格点的二维地理空间定位,第三维为特性值,可以是高程和属性。 网格大小代表数据精度,例如地质勘探可在小范围内布置规则格网测点(图9-1a), 使用仪器测定重力或磁场强度等数据。 对于规则网来说,仅用z的矩阵数据来描述地理场,其对应的平面坐标位置数据蕴含在向量序列关系之中, n个数据观测点的数据记录个数也为n,用公式表示如下:
\[DEM =\{z_{ij}\}\]
(公式9-1)
其中 \(i=1,2,3,\cdot \cdot \cdot ,m-1\) ; \(j=1,2,3,\cdot\cdot\cdot,n-1\) 。 格网 DEM 数据不仅数据量小而且便于管理和检索,更适合于分析处理。

图 9.1 DEM 数据分布#
离散数据#
由于受观测手段的限制,无法得到所有地理位置上观测场值,一般也不可能按规则网获取数据, 离散数据 DEM 的平面二维地理空间定位由不规则分布的离散样点平面坐标实现, 第三维仍为高程和属性特性值。 例如人工地震勘探则通常布设多条测线读取有关地层结构的数据(图9-1b); 航测一般沿测线观测,沿测线的测点密度远大于测线间隔的密度,并且测线也并不是等间距的直线(图9-1c); 分散流数据常按一定的采样密度沿水系随机采样(图9-1d); 更多的数据,如气象、水文以及其它地理抽样调查等呈不规则分布(图9-1e)。 每个离散数据的记录必须使用三项数据,分别记录其坐标值x,y和特性值z,这样, n个离散数据点的数据记录个数为3n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