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元、明、清时期铜和锡的地理分布

我国元、明、清时期铜和锡的地理分布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7-01-04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7495

标签:

摘要: 到了元代,宋时铜矿产地多不见记载,可能是这些铜矿区内易采的富矿体已衰竭。不过,元代在益都路临朐县七宝山、锦州、瑞州的鸡山与巴山、澂江萨矣山均新辟了铜冶。澂江铜矿的开辟,为明清两代开发云南铜矿的先声。 元代铸币很少,产铜不多,锡的产量也不大,产地仅限于沅、辰、靖...

到了元代,宋时铜矿产地多不见记载,可能是这些铜矿区内易采的富矿体已衰竭。不过,元代在益都路临朐县七宝山、锦州、瑞州的鸡山与巴山、澂江萨矣山均新辟了铜冶。澂江铜矿的开辟,为明清两代开发云南铜矿的先声。

元代铸币很少,产铜不多,锡的产量也不大,产地仅限于沅、辰、靖诸路; 而宋代产锡最多的贺州,元代也不见记载。

明代铜矿的分布情况,宋应星有简明的记载。《天工开物》下卷“五金凡铜坑所在有之今中国供用者,西自四川、贵州为最盛,东南间自海舶来,湖广武昌、江西广信皆饶铜穴,其衡、瑞等郡出最下品。”广信在今上饶市,衡州为今湖南衡阳市,瑞州为今江西高安市。可见铜产地全在长江流域。

明初,铜场仅江西德兴、铅山二处。正德九年,军士周达请开云南诸银矿,因及铜、锡,此后遂屡开云南诸铜场。有人建议:“两京铸钱以铜价太高,得不偿费;可采云南铜,自四川运至岳州府城陵矶开铸。”反映了当时云南产铜颇盛。

天工开物》也记载了明代锡矿产地的分布情况,云:“凡锡,中国偏出西南郡邑,东北寡生。古书名锡为贺者,以临贺郡产锡最盛而得名也。今衣被天下者,独广西南丹、河池二州,居其什八,衡、永则次之;大理、楚雄即产锡甚盛,道远难致也。”临贺郡指今广西贺州市,南丹、河池今为广西二县市,衡、永为今湖南衡阳、永州二市,大理、楚雄则属云南。

清代的铜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境内,其次为四川西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也有一定的产量。云南铜矿的极盛时代,大约是在雍正初到嘉庆中期,铜厂从起初的十七厂发展到乾隆三十七年的四十六厂,即使年产量最低的乾隆十五年也有9155974斤,最高的乾隆三十年可达14674481斤。该省铜矿的分布,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集中的区域:

1、滇北区,包括东川、鲁甸、巧家、昭通、大关、永善、宣威、镇雄各州县,其中以原东川府所属各厂为最盛,特别是东川府城西南160里处的汤丹厂、会泽县境内的碌碌厂,两厂产量占全省产量的70%以上。当时运往北京宝泉、宝源两局铸钱用的滇铜,主要靠此二厂供应。

2、滇西区,包括永北、丽江、云龙、永平、保山、顺宁各州县,其中以顺宁的出产为最盛。

3、滇中区,包括滇池和抚仙湖周围各州县,并南延至开远、蒙自等地,本区均属小厂,以寻甸、易门、云龙各处产量较丰。

历代铜矿生产的地理分布,则应以南方为主。唐代以前,北方虽然出现过像徐州、中条山这样的大型铜矿,但南方的大型铜矿更多。宋代以后,随着南方铜矿的进一步开发和随之而来的矿业经济的崛起,北方铜矿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以至于今天全国六大铜矿中,北方仅有山西中条山、甘肃白银厂两处,年产铜均为1万多吨,仅占全国年产量30多万吨的6.7%而已;其余安徽铜陵、江西德兴、湖北大冶、云南东川四大铜矿全部位于长江流域,年产铜分别为12万多吨、10万多吨、5万多吨和1万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3.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当与铜矿矿业经济的变迁有关。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