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代的黄金产地,见于文献的约有四处: 1、豫章郡之鄱阳。故址在今江西鄱 阳县西南。《史记•货殖列传》:“豫章出黄金”,裴胭《集解》:“鄱阳有之。”《汉书• 地理志》豫章郡:“鄱阳武阳乡右十里有黄金采。” 2、汝、汉流...
汉代的黄金产地,见于文献的约有四处:
1、豫章郡之鄱阳。故址在今江西鄱 阳县西南。《史记•货殖列传》:“豫章出黄金”,裴胭《集解》:“鄱阳有之。”《汉书• 地理志》豫章郡:“鄱阳武阳乡右十里有黄金采。”
2、汝、汉流域。《盐铁论•力耕篇》:“汝、汉之金,所以诱外国而钓羌胡之宝也。”
3、陵阳。《盐铁论•通有篇》:“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陵阳故址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
4、永昌郡之博南。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博南县故治今云南永平县西南。《论衡•验符篇》:“永昌郡中亦有金焉,纤靡大如禾粟,在水涯沙中。”《续汉书•郡国志》永昌郡:博南“永平中置,南界出金”。水涯沙中产金盖指今澜沧江中之砂金。
考古发现的汉代铸金文物颇多。1968年,在河北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 其妻窦绾墓中,各出土一套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均由两千多块玉片用金丝缀成,金丝的含金量最高达96%。可见制作工艺之高。还有1955年在陕西阳平关发现的“朔宁王太后玺”,1959年在云南晋宁发现的“滇王之印”,1962年在山东发现的“石洛侯印”,1981年在江苏邗江县发现的“广陵王玺”,以及保存于日本的东汉“倭奴国王”金印等。
至于文献记载的汉代“黄金”产量数额,大得惊人,如《史记•梁孝王世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史记•平准书》载卫青等将士“受赐黄金二十万余斤” 等,汉初赐诸侯王、功臣、公主动辄数百千斤,均见于《汉书》各本纪、列传。新莽时实行黄金国有政策,民间黄金均得收归国库。《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死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处各有数匮”。如此记载可信,则汉末国家黄金储备折合今天约有18万公斤。后人对此是否真金表示怀疑。赵翼《廿二史劄记•汉多黄金》条认为:“后世黄金日少,金价亦日贵。盖由中土产金之地,已发掘净尽。而自佛教人中国后,塑像涂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穷乡僻壤,无不有佛寺,即无不用金涂。以天下计之,无虑几千万万,此最为耗金之 蠹。加以风俗侈靡,泥金写经,贴金作榜,积少成多,日消月耗。故老言黄金作器, 虽变坏而金自在,一至泥金涂金,则不复还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此言可备一说,然汉世黄金产量如此之高,恐还待进一步研究。
东汉时期黄金产地多在今云南、四川两省境内。云南主要沙金产地在保山。四川沙金产地主要在绵阳、广元、雅安等。《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一年,是岁澡 湖出黄金,庐江太守以献。说明安徽巢湖一带也曾出过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