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朝时期至汉朝时期铁矿的地理分布

从商朝时期至汉朝时期铁矿的地理分布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5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3252

标签:

摘要: 铁矿石在自然界中虽分布极为广泛,却因铁的熔点高,冶炼技术复杂,人类发现和使用铁较晚;但由于铁器硬度强、钿性高,它的出现最终排斥了石器和青铜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因而它标志着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崭新时代的降临。 在目前已发掘的殷商、西周以至春秋早期的墓葬中,...

铁矿石在自然界中虽分布极为广泛,却因铁的熔点高,冶炼技术复杂,人类发现和使用铁较晚;但由于铁器硬度强、钿性高,它的出现最终排斥了石器和青铜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因而它标志着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崭新时代的降临。

在目前已发掘的殷商、西周以至春秋早期的墓葬中,至今尚未发现有冶铁遗址或铁器实物。迄今可以确定为春秋末期出土的铁器仅有十余件,器类简单,形体薄小,当属铁器刚出现不久之物。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铸铁件是1964年在江苏六合程桥春秋晚期1号墓出土的铁丸,经金相分析系白口铁铸成。最早的铁容器是1977年在湖南长沙窑岭15号楚墓出土的铁鼎,重3250克,年代为春秋、战国之交。所以,考古学界多认为楚国是我国最早冶炼和使用铁器的地方。

战国中叶以后,铁器逐渐推广、普及开来,因而发现和开采的铁矿也愈来愈多。《管子•地数篇》记载“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海经》所载产铁之山三十七。《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贡镠、铁、银”,此梁州系指秦岭以南广大的西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上千件先秦铁器中,绝大部分是战国中晚期的铁制品,种类斧、镑、凿、刀、锤、钻、犁、茜、耙、锄、戟、矛、鼎、盆、盘、甲冑、匕首、带钩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武器等。在齐都临淄、韩都新郑都发现过冶铁手工业作坊遗址。

秦统一中国后,执行冶铁官营的经济政策,但全国设置了多少铁冶,史无明文。 我们所知今四川邛崠山区,当时肯定是一处大铁冶,《史记•货殖列传》载:“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又,“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

西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宣布盐铁官营政策,在全国置铁官49处。另有铁矿产地两处,共51处。这些铁官和铁矿产地的分布,以今日政区而言:山东12处,河南、江苏各7处,河北、陕西各6处,山西5处,四川3处,北京、辽宁、甘肃、安徽、湖南各1处。其中江苏7处、安徽1处全在长江以北。可见当时全国铁官和铁矿产地的地理分布,以北方占绝对优势;广大的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仅有桂阳郡一处,显然是南方开发较晚、进入广泛使用铁器的时代较中原亦为晚之故。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二十多处西汉铁冶遗址,也全部在长江以北;其中在今河南 省者即有10处,其中以著名的巩义铁生沟、郑州古荥镇等处规模最大。考古证明 铁生沟冶铁遗址中所采用的铁矿石,采之于遗址附近的南、北两山上。

在已发现的西汉冶铁遗址中,有些与文献记载的铁官不相吻合。如新疆民丰、库车、洛浦发现的三处冶铁遗址,均不见于《汉书•地理志》。当时为了抗击匈奴、出兵 大宛,几十万大军需用铁制兵器来装备,这三处可能是战时临时设置的铁冶作坊。像北京市清河镇、内蒙古和林格尔两处西汉铁冶遗址,亦可作如是观。另外在四川西昌市南40公里黄联关区东坪村一带发现冶铸遗址,炼渣厚积,炉群列布,应属汉代郡国 铸钱工场。由此可以推断西汉时期的铁矿和铁官数,必然超过文献记载的数量。

东汉的铁官分布,据《续汉书•郡国志》载有34处,以今日政区而言,计有:山东5处,山西、江苏各4处,河南、河北、陕西各3处,北京、四川、辽宁、安徽、湖南各1处,以上27处与西汉同;另有新增铁官7处,计四川3处、云南2处、甘肃与河北各1处。与西汉相比,山东的铁官数由12处减到5处,江苏、河南、河北、陕西四省 的铁官也裁撤了一半,变动较大;而四川新设铁官3处,云南新设2处,反映了东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冶铁生产具有很大的发展。

汉末大乱,铁的生产遭受很大的破坏,曹操曾改铁制刑具为木制。曹操统一 北方后,始在河北开冶,设“司金都尉”、“监冶谒者”等职,专门管理冶铁事业;其中韩暨大力发展水冶,“在职七年,器用充实”。曹魏立国后,又在白超垒、京兆、天水、南安等地发展铁冶。刘备据有益州,以张裔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越嶺郡的定笮、台登、卑水三县产铁,蜀汉设官管理后“器用周赡”。孙吴立国东南,铁冶以武昌较为发达,“采武昌山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