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文中16个土壤质量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进行PCA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土壤因子指标主成分载荷矩阵 其中: 土壤容重(SBD)用环刀法测定; 土壤pH 采用酸度计测定(水土比为2.5); 土壤有机质(SOM)用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 土壤全氮(TN...
对文中16个土壤质量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进行PCA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土壤因子指标主成分载荷矩阵
其中:
土壤容重(SBD)用环刀法测定;
土壤pH 采用酸度计测定(水土比为2.5);
土壤有机质(SOM)用重铬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
土壤全氮(TN)采用凯氏定氮法;
全磷(TP)采用高氯酸消化-钼锑抗比色法;
全钾(TK)采用火焰光度法;
碱解氮(AN)采用碱解扩散法;
速效磷(AP)采用双酸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速效钾(AK)采用乙酸铵浸提-原子吸收法;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采用氯仿熏蒸 K2SO4浸提-TOC仪测定法测定;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采用氯仿熏蒸浸提-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比色法测定;
土壤呼吸(SR)采用室内密闭静态碱液吸收法测定,以单位时间土壤呼出的CO2计;
土壤脲酶活性(SUR)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以24h后1g土壤中NH3-N的毫克数表示;
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SAP)采用氯代二溴对苯醌亚胺比色法测定,以24h 后1g 土壤中释放出的酚的毫克数表示;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SC)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以单位时间内土壤消耗的0.1mol/L高锰酸钾计;
土壤蔗糖酶活性(SI)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以24h 后1g 土壤中葡萄糖的毫克数表示。
从表中得出,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 值均大于1,分别解释了总方差的63.591% 、16.710%和7.837%,累积贡献率为88.138%,仅损失 了11.862%。公因子方差显示除SBD、TP、TK 和 SUR 外,其它变量被解释的方差均超过了85%,说明 提取的3个公因子对土壤质量因子变量解释的程度 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