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时候,“硝”字与“消”通用,炼金术士常把易溶于水的物质称 为“硝”,取自“人水就消失”之意。当时常见的“硝”主要有两种,即“火硝”(KN0古时候,“硝”字与“消”通用,炼金术士常把易溶于水的物质称 为“硝”,取自“人水就消失”之意。当时常见的“硝”主要有两种...
古时候,“硝”字与“消”通用,炼金术士常把易溶于水的物质称 为“硝”,取自“人水就消失”之意。当时常见的“硝”主要有两种,即“火硝”(KN0古时候,“硝”字与“消”通用,炼金术士常把易溶于水的物质称 为“硝”,取自“人水就消失”之意。当时常见的“硝”主要有两种,即“火硝”(KN03)与“芒硝”。
在气候比较干燥的北方,一些猪圈、马厩以及厕所周围的墙壁或地面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些白色、松松的霉状物,人们习惯称它为“土硝”,其实它是硝酸盐和氯化物的混合物。这些土硝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土壤中的一些含氮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了氨,接着又由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与硝酸。
硝酸再与土壤中的钠、钾和钙等阳离子反应生成各种硝酸盐,以后通过土壤中水分的不断蒸发,这些硝酸盐逐步在墙根附近富集,并形成结晶状土硝。土硝可以肥田,而有经验的老猎人也懂得从土硝中提取火硝(KN03),然后再用它配制黑火药。
炼制火硝的方法一般如下:
1.将草木灰浸水(使草木灰中的碳酸钾溶于水中),滤去灰猹,制得草木灰水溶液。
2.收集大量的土硝,溶于草木灰水溶液中,使土硝中的硝酸盐与草木灰水中的钾盐反应,生成硝酸钾。
3.滤去沉淀,加热煎熬,浓缩结晶。一般最初析出的是食盐(NaCl),可以趁热过滤除去NaCl,然后将滤液冷却,再有结晶析出便是KNO古时候,“硝”字与“消”通用,炼金术士常把易溶于水的物质称 为“硝”,取自“人水就消失”之意。当时常见的“硝”主要有两种,即“火硝”(KN03)与“芒硝”。
为了鉴别制得的“硝”是否就是火硝,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炼丹家陶弘景(456—536)曾首创“以火试硝”的方法。他说:“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意思是将炼出的“硝”撒到正在燃烧的木材或炭火上,观察是否有紫色的火焰出现,若是,即为火硝。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鉴别方法。因为KN03加热至400°C即分解产生O3,它可使正在燃烧的火焰突然旺盛起来,且由于K+的焰色反应为紫色。因此看到有紫色的火焰上窜,即可断定为KNO3。
我国古代配制黑火药时常采用火硝而不用硝石(NaN03),也是有其科学内涵的。因为硝酸钠非常容易吸水潮解,致使配制成的火药常常不能引爆,成为“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