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以后长江流域丝织业的发展

两宋时期以后长江流域丝织业的发展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26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312

标签:

摘要: 两宋以后长江流域丝织业有明显发展,北方河北、山东仍保持一定发展势头。 但整个黄河流域的丝织业盛况已远不如前。其原因大致有:一是契丹、女真的南进,对桑园的破坏,影响了蚕桑业的发展;史载契丹人行军时,“沿途民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金人进入华北也伐取桑柘以作薪柴。...

两宋以后长江流域丝织业有明显发展,北方河北、山东仍保持一定发展势头。 但整个黄河流域的丝织业盛况已远不如前。其原因大致有:一是契丹、女真的南进,对桑园的破坏,影响了蚕桑业的发展;史载契丹人行军时,“沿途民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金人进入华北也伐取桑柘以作薪柴。二是宋元以后棉织业的兴起,丝织品为棉织品所替代;三是西北丝绸之路的阻隔和东南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刺激了南方丝绸事业的发展;四是北方人口的南移,加强了南方的丝织业技术力量,促进了南方丝织业向商品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宋代各路缴纳租税的丝织品有罗、绫、绡、铀、绝、丝绵六种,从地域分布情况而言,与唐代并无二致,仍然是河北、河南、山东的黄河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太湖流域钱塘江流域

但从缴纳的数量上可看出与唐代有变化:
1.所缴纳絹数在10万匹以上的有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京西北路、河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北路、梓州路、利州路十路。20万匹以上有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河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梓州路六路,其中两浙路、江南东路最多,前者67万匹,后者38万匹。

2.铀一项也是两浙路、江南东路二路缴纳最多。前者10万余匹,后者6万余匹,其余均在5万匹以下。

3.丝绵一项以两计,两浙路200万两,江 南东路110万两,其余均在100万两以下,较多为河北西路95万两,成都府路83万两。此外各路上供丝织品数量情况与租税相同,两浙路、江南东路均占首次两位。

4.黄河下游河北、河南、山东蚕桑丝织业生产仍然有相当规模。其中较著名的仍是定州。但整体说来已不及南方。当时南方的建康织造的云锦,苏州织造的宋锦,杭州织造的绒背锦,越州的赵罗,成都的蜀锦,都是闻名全国的织品,由此也都成为南方丝织业中心。南宋时长江三角洲和钱塘江流域,丝织业又有高度发展,南宋临安城中出售南方各地的绮、绫、缎、罗、锦,名目繁多,花色齐全。太湖流域开始出现了大批专营丝织业的市镇。此时,长江流域的丝织业无疑超过了黄河流域。

元灭南宋以前,赋税中科差丝料大都以丝计量,少见丝织品,灭南宋以后,对江南地区仍旧制夏税折输绵、绢等织物。可见黄河流域缫丝业和织造业已分化,农家以育蚕、缫丝为限。当时江南所产之丝织品,除上供朝廷外,不仅销售于北方燕、齐、秦、晋各地,还远销海外,近则日本,远至欧美各国。长江上游的蜀锦的地位已为三吴所替代。明末兵燹,成都的“锦坊尽毁,花样无存”,趋于衰落。四川唯保宁府所产丝“精细光润,不减湖丝”,世称“阆茧”。其丝织品则有“丝绫文锦之饶”。福建沿海漳、泉所织倭缎,丝质来自川北保宁。广东的粤缎色彩鲜华,光辉滑泽,“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故广纱甲于天下,缎次之”。黄河流域丝织业总 体而言已不如三吴地区,但尚有一些著名的产地。如山西潞安府所产路绸,名闻宇内。万历年间长治、高平、激州卫三处有机一万三千余张,乃有“潞绸遍宇内”之说。河北饶阳的饶绸,山东的鲁绸,关中的秦缎、秦续、秦缣,河南汴绸、汴绫,也都曾名噪一时。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