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商业发展概况

北宋时期的商业发展概况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15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13026

标签:

摘要: 由于工农业生产有较大进展,加之商业性质亦渐发生变化,故北宋商品经济远较前代繁荣。我们不妨从城镇之发展,市制之改革,商业据点网络之组织以及货币、商税和外贸等方面来考察,便可窥知北宋商业发展的概貌。 1.首先以东京为例,来看看城市的发展和市制的改革。 宋承五代之旧...

由于工农业生产有较大进展,加之商业性质亦渐发生变化,故北宋商品经济远较前代繁荣。我们不妨从城镇之发展,市制之改革,商业据点网络之组织以及货币、商税和外贸等方面来考察,便可窥知北宋商业发展的概貌。

1.首先以东京为例,来看看城市的发展和市制的改革。

宋承五代之旧,奠都东京。显然,这一决策与全国经济形势是戚戚相关的。东京当汴淮运道之要冲,可凭借大运河这条大动脉来吸取江南财赋的支持。从其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自可看出当时东京城市在商业上的重要性。本来我国封建社会的首都,既是全国政治中心,同时又兼具大商业都会的职能。何况东京唐时已跃居全国著名的大商业都会之列,五代周代又加以经营。北宋奠都后,以政治地位提高,工商业愈加繁盛,人口亦益集中。宋太宗曾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足见北宋初东京人口数量已颇为可观了。嗣随城市经济发展及人口自然増殖,人口愈众。因之城区也在迅速扩展,故真宗时不得不在城外增设“厢”一级行政建制,专责治理。人口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口不断增长,即反映了城市工商业日益繁荣。

因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东京增添了改革市制的动力。北宋晚年东京城市已彻底突破了传统的市坊区分规划体制和旧市坊制度的约束,形成了市坊有机结合,以行业街市为主干的布遍全城的商业网,取代了旧的集中市制,旧的封闭型坊制,也因市制改革而为新的开放型坊巷制所替代。城市规划结构也因之发生了空前变革,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东京以外的一些主要商业都会,均进行了市坊制度的改革,若干州县城市也各据需求陆续效尤,从而初步出现了一股市场制度改革的浪潮,为进一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2.在商品经济推动下,除改革城市市坊制度外,城郊商业网组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草市、集市之上又出现了“镇”或“镇市”。例如东京开封府就有三十一个“镇”。“镇”是草市发展起来的城郊较大的商业活动据点。规模大于草市,居民较多,商肆也繁荣。有些“镇”还设有商税务。由是城郊商业网组织由原来的草市及农村集市两个层次,发展而为以“镇”或“市”为主体结合草市与集市三个层次组合的小型商业点群体,进而形成以县市为中心的地方商业网,作为依托于区域中心商业都会的基层商业据点组织。各经济区都有其中心商业都会,如杭州便是两浙经济区的中心都会,以此为组织核心,聚汇各相关之基层商业据点组织,构成区域性商业据点网络,整个北宋商业据点网络体系,便是以东京为中心,通过水陆运输干线,联系各区域性网络而组成的。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商业据点的分布密度,也意味着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江南一带区域经济增长较快,商业据点网的密度自必较高,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这个现象是我们考察北宋商业发展所不容忽视的。

宋代商税制度颇为严密,凡大小商业据点都设置税务机构,征收商税。商税机构分“务”和“场”。大抵州府和军的治所均置“务”,称“都税务”(或“都税院”或“商税院”),县治、镇、市等处则设“场”。可见税务机构的分布以及各“务”、“场”收商税之多寡,也体现了商业据点的分布及其组织层次。因此,探讨北宋商业税机构的设置及税收问题,对研究当时商业据点之分布及其网络之构成,乃至城镇之发展,都是大有帮助的。上述商业据点网络体系的布局,即可透过这一途径来探求。各地区的商品经济繁荣程度,也可由此窥知梗概。

3.北宋继承前代铜铁钱并行的传统,宋初政府设立铸钱监,四“监”铸铜钱,三“监”铸铁钱。铁钱限于川蜀地区及陕西河东一整流通@。由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货币需求量剧增,至神宗元丰年间,诸路铸钱监已增至二十六个。

除铜、铁外,银亦如唐代参与通货行列。太宗淳化至道间,又兴起纸币,名曰“交子”,其性质实属信用证券。初由私商经营。仁宗时设“交子务”于益州,改归官府发行,这是为便于商旅而创的,也是发展商业的一个重要措施。从北宋货币经济的发展情况,即可看出其时商业的繁荣程度确较唐代又提高了一大步。

4.唐代已有行会组织,至北宋又有所发展。不仅地位日益重要,组织也益臻完善,甚至各有“行服”、“行话”。各行都分派政府差科,称为“行户祗应”。各行公举“行头”(或称“行首”),负责本行会务。

5.宋朝很重视对外贸易。太宗雍熙年间曾派内侍分赴各国招徕商人贸易。北宋海上交通线主要有四条。一为从广州通越南、印尼等地,再由此通大食。此线本唐时旧路,北宋时交往更为繁盛。二为自明州或杭州,通日本及高丽。三为自密州板桥镇港通沿海各港口及高丽。四为从泉州至南海各国,并达阿刺伯各国。

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均设置市舶司,管理通商征税等事宜。先在广州设市舶司,继之又先后在杭州、明州、泉州、密州、秀州、温州及江阴军置司。广州为北宋最大外贸港口,南海各国商人来者甚多,阿刺伯商人亦众。

经南海来宋通商的有大食、占城、三佛齐、古逻等国.,北宋商人到南海各国经商的也很多。输入多为奢侈品,如香料、珊瑚、玳瑁、犀角、象牙等,输出主要为丝织品、瓷器及各种矿产。

与日本通商亦颇频繁,船舶往来均由两浙路,明州是主要的港口。

北宋对舶来商品管理颇严,实行专卖,京师设有“榷易院”。商品入境经检验,凡禁榷物,统由政府收购,非绝对禁榷物,则除政府收购部分外,其余可与民交易。

北宋对外贸易较为发达,输出商品亦多,从这一侧面也反映了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提高。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