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城市道路规划问题

我国古代城市道路规划问题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7-01-24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073

标签:

摘要: 由于《管子》强调“城郭不必中规矩”,那么,城市形制自必不够规整,因而道路也就“不必中准绳”(《乘马篇》)。这样城市的道路网当然难于整齐划一,而应随地形和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交通功能的实际要求来进行规划。如上所述,城市既已扬弃旧的都邑的井田规划概念,井田阡陌式的道...

由于《管子》强调“城郭不必中规矩”,那么,城市形制自必不够规整,因而道路也就“不必中准绳”(《乘马篇》)。这样城市的道路网当然难于整齐划一,而应随地形和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交通功能的实际要求来进行规划。如上所述,城市既已扬弃旧的都邑的井田规划概念,井田阡陌式的道路网格局自亦难于维系了。

以上列举的,便是《管子》中有关城市规划论述的主要内容。《管子》一书虽非管仲所著,但却保存了他的一些论点和主张。管仲是法家先驱,他相齐时,曾成功地推行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卒致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主之一。城市是其时新旧势力角逐的重要阵地,也是亟待改革的一个主要对象。我们从上面引述的《管子》城市规划理论,当可体会到,管仲是怎样力求顺应时代潮流.打破宗周营国制度种种约束,把革新城市规划,发展城市经济,作为他整个改革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的。

墨子从城防角度,对城市规划也提出t他的二盛主张。《墨子•杂守篇》云:“凡不守者有五。城大人少,一不守也。城小人众,二不守也。人众食寡,三不守也。市去城远,四不守也。畜积在外,富人在虚,五不守也。这段论述表明,他以为城的大小规模要与城市人口保持相称的比例关系。城大人少,或者城小人多,都不利于城市防务。此外,他还主张城市要按人口储备足够的粮食,免致人众食寡。市不可远离城,积蓄的财富及富室都要集中在城内,以提高城市在经济上的防御能力。按照这些要求,城市规模、市里及仓廪等规划,均须遵循城防需求加以考虑。关于城市规模,《杂守篇》还提出了一个参考标准——“率万家而城方三里”。这就是说,大概按方三里之城容纳一万户的比例关系来考虑城市规模,是有利于防守的。

《墨子•备城门篇》更系统地总结了当时攻城战术,就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传、愤韫、轩车等十二种攻法,提出了一套加强城防的措施。这些虽系就筑城而言,但在一定程序上也影响到城市的规划。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时代,尤其战国时,军事技术更进步,战争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也就愈加深刻。从城址选择、城市规模与形制、城市功能分区乃至高台建筑设计以及城垣构筑等,都须考虑战略要求。这个时代特征,不仅在当时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的规划上已有鲜明表现,而且诸家著述只要涉及城市问题,其论述也都具有战争气息。例如《尉缭子》论城市规模之“三相称”理论,便是一例。《尉缭子•兵谈篇》云:‘‘量地肥蛲而立邑。建城称地,以城称人,以人称粟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这就是说,城市规模应与居住人口和城郊田地的粮食产量相适应,三者必须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达到“三相称”的要求。这样,则进可取胜,退亦可以固守。这种主张与前述《管子》论城市规模问题的论点完全一致,都是从战争角度看待城市规划的反映。

商鞅是前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相秦时,积极改革秦政,厉行法治,并大力推行农战政策,以求富国强兵。在《商君书》中,以农战观点,假托追述先王制士分民之律,提出了有关人口密度及土地使用规划的主张。

这里是以方百里地域为率,来考虑土地使用与人口分布密度的。虽然,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没有直接论及城市具体规划问题,但却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按照农战要求,充分发挥人力与地利条件所应具备的人口与耕地之比例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可供厘定城市规模,对研究城市分布密度也是很有价值的。如果联系上面介绍的《管子》有关城市分布密度以及城市规模问题的论述,《墨子》的“五不守”说和《尉缭子》之“三相称”理论,即可看出诸家在这一问题上所持的共同观点,故四家论述实可相互补充。

综观上面列举的几家有关城市规划的论述,总的说,都是新的城市概念诱导而来的。因而打破了以往旧概念、旧理论、旧制度的约束,体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要求和社会制度大变革的时代气息。他们秉承以民为本的城市规划观点,充分发挥人力物力有利条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同时又着重强化城防,提高军事力量,以利角遂。这些,正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反映,也是其时意识形态新旧观念之争的表征。.考察这段历史时期各画的城市建设实践活动,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些新的规划理论,对当时营建新城或者改造旧城,都曾产生过深刻影响。我们可以说,周代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中所经营的城市,基本上都是遵循这种新概念的新理论而规划的。大量实践活动所积累的革新经验,不仅为前期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建制奠定了初基,也为发展我国封建社会的城市规划探索了前进的道路。

秦统一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形势又有新的发展。秦始皇发展了商鞅的法治传统,大力推行法治,以维护其君主专制的政体。反映在城市建设方面,则表现为继承春秋战国时代以法家为主的革新传统理论,结合其时社会演进要求,探索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城市规划问题。

秦虽未留下较为系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但从作为“秦制”代表作的帝都咸阳改造规划,亦可窥测一二。这个规划的主题思想重在以“新颖”、“宏伟”,显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的优越性。“新颖”以示有别于旧的规划概念和规划理论,“宏伟”则在于表达大一统帝国的气质和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为此,规划采取摹拟天体形象,以广阔京畿为背景来布署咸阳城。分析这种规划意匠,看来实寓有揉合翻新旧的“天人感应”观念,来充实革新传统的企图。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