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两汉共400年,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开创性意义。 秦王政二十五年,即统一六国前一年,平定楚国江南地,设会稽郡,有今江苏长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两汉共400年,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开创性意义。
秦王政二十五年,即统一六国前一年,平定楚国江南地,设会稽郡,有今江苏长江以南、浙江大部分地、安徽东南小部分地;又并闽越和东瓯,置闽中郡,有今福建全省和浙江东南部地。二十六年统一六国后7年,三十三年秦军50万,南逾五岭,统一了南越和西瓯地区,置桂林、南海、象三郡,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二省。三十二年派将军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略取“河南地”;次年又使蒙恬渡河,拓地至阴山,沿河筑城,在河套地区设置九原郡,并置四十四县,徙有罪的人充实之,将匈奴势力逐至阴山以北。于是将战国秦、赵、燕以及秦始皇时代所筑的长城重加修缮和连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秦长城。历史文献记载秦代的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弟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秦始皇时代还开筑了从今四川宜宾经云南昭通至曲靖地区的五尺道,控制了当地的邛、笮、冉驰等部族国家,将政治势力深人到了云贵高原,因为秦朝统治时间短促,未及设置郡县而亡。
秦代统一帝国疆域的形成,是战国以来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战国中期以来各国竞相变法自强,大力发展农耕业。秦国和东方六国都处于温带、亚热带地区,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都比较适合农业的发展。战国以来各国开始十分注意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收成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生产方式的认同,减少了统一期间的阻力。同时对中原华夏文化的认同,也为统一事业在人文方面创造了条件。在春秋时代,秦国僻在西隅,“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但对西戎还是以“中国”自居。楚国在西周末年自称“蛮夷”,到了春秋末年则以“华夏”自居。其他处于中原之间的各小国,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融合,都已华夏化了。所以秦始皇统一后很快就进行法律、度量衡、货币、车轨、文字、历法的统一,并未遭到什么阻力。这正说明秦帝国统一疆域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先是翦除异姓诸侯,以后景帝又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原战争长期不息,政局动荡不定,无暇顾及边防。北部边境上秦朝所徙的戍卒纷纷离去,匈奴乘机渡河南下,重新占有了秦朝开拓的“河南地”。“与中国界于故塞”,即以朝那、肤施、武州塞一线与汉朝分界,今内蒙古河套内外地区复为匈奴所有。文、景帝时代还不断侵扰北部边郡。东南的东瓯和闽越也乘机脱离秦王朝,闽中郡废。汉初分别封其为东瓯王、闽越王,不为直属版图。秦南海郡龙川令赵佗在秦亡后,据南海,又西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王,尽有岭南之地。西南方面放弃了五尺道,失去了对云贵高原上部族国家的控制,连同战国时楚国在今湘西、黔东设置的黔中郡也放弃了。所以秦末汉初时王朝的疆域,不仅小于秦始皇时代,也小于战国末年。
汉武帝即位后,其前40年内,不断地向外扩展领土,使汉代的疆土达到了空前的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