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递书信的发展历程

古代传递书信的发展历程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1-16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5534

标签:

摘要: 现在人们说起书信往来,常常会用“鸿雁传书”来形容,为什么这样说呢?追溯这个词的源头,我们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一个叫苏武的使臣前往匈奴,当苏武完成使命准备回国时,却受别人的牵连而被匈奴扣押,匈奴将他押送到北方更加偏远寒冷的北海(今贝加...

现在人们说起书信往来,常常会用“鸿雁传书”来形容,为什么这样说呢?追溯这个词的源头,我们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一个叫苏武的使臣前往匈奴,当苏武完成使命准备回国时,却受别人的牵连而被匈奴扣押,匈奴将他押送到北方更加偏远寒冷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去牧羊。

十九年后,汉朝派使者来到匈奴要求释放苏武,匈奴的首领单于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汉朝使者对单于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书信,证明他确实还活着。单于没办法,只好将苏武放回了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开来,成为千古佳话。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民间通信的困难。普通百姓没有专门的通信渠道,所以只好幻想让天上的飞鸟来给他们传递家书。其实,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都在全国建立了庞大而完备的邮驿系统。驿站林立,驿马飞驰已是很常见的景象,但是这种驿站网络只为官府传递公文和军情,私人通信却只能望驿兴叹,另想办法了。

756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长安城已经在叛军的控制之下。杜甫携带全家从白水逃难到富县后,独自一个人前往灵武投奔皇帝,但不幸被叛军抓到,押回长安,并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月的囚禁生活。身陷囹圄的杜甫,日夜惦念着亲人的安危,虽然长安距离他家人所在的富县只有短短二百多里路,但此时的他既不能写书信,也收不到家人的音讯。这种焦急的心情便化成了“家书抵万金”的千古名句。

杜甫望眼欲穿的等待,丰富了诗歌的天空,而在历次战乱中,更多的人只能独自忍受等待的痛苦,这是一种无奈。同他们相比,另一些人所遭遇到的事,就让人啼笑皆非了。晋代有个叫殷洪乔的南京人,做官之后要到江西的豫章(南昌)上任。南京和豫章之间虽然有长江、鄱阳湖、赣江相连,走水路很方便,但毕竟路很远,难得有人往来一次,因此,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们纷纷请他捎带家信,他当面不好拒绝人家的恳请,一一收下了他们的家信。殷洪乔辞別众人上路,才离开南京城,走到长江边,就把别人委托捎带的信件,都投到了江水里。看着在江中翻滚浮沉的书信,他自言自语地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作寄书邮也!”任凭信件随着江水东流而去。后来人们就把托人捎信捎不到的情况,称作“洪乔捎书”,若盼望书信早日与亲人见面,就说“洪乔莫误”。

古代的人们要想寄送一封家书就是这么困难,既要找到顺路的客人,也不能是殷洪乔这一类捎书人;既要忍受漫长的等待,又不能遇上战乱。经过千辛万苦 的传递,真正能送到收信人手里的很少,“乡书十寄九不达”就是其生动的写照。这个千百年来困扰广大百姓的难题终于可以化解了,这种机构就叫做民信局。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