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关中八景之西安灞桥

历史典故关中八景之西安灞桥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7-01-03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9442

标签:

摘要: 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似冬日雪花飞扬。到了隋唐,这里已是“柳色如烟絮如雪”的风景名胜之地了。于是“灞柳风雪”作为灞桥一道独特的景致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此后,以“风雪”作为比喻,成为诗人们咏柳的一种常用手法。 按照《西安...

在秦汉时,人们就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似冬日雪花飞扬。到了隋唐,这里已是“柳色如烟絮如雪”的风景名胜之地了。于是“灞柳风雪”作为灞桥一道独特的景致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此后,以“风雪”作为比喻,成为诗人们咏柳的一种常用手法。

按照《西安府志》的记录,当年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摩肩接踵,是长安十分壮观的景象。当时,在灞桥旁还设有灞亭,供人话别。起身告別时,人们折柳相赠。折柳与送别相联系,最早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柳与“留”谐音,折柳赠别,表达出对亲人、朋友的恋恋不舍。美丽的景色令人留恋,而杨柳低垂也使灞桥成为最有诗意的送别的桥。

于是古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感怀的诗句,李白《忆秦娥》中就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句子。后来人们又将灞桥叫作“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

“折柳赠别”逐渐为文人骚客所乐道。送客至桥头折柳惜別,也就不只是灞桥独有。唐代的雍陶送客来到四川沱江上的“情尽桥”边,联想起灞桥的折柳赠别,提笔将桥名改作了“折柳桥”。如今,出西安城向东走的人还是要穿过灞河,灞河上也建起了多座现代的新灞桥,只是,过往的人们可曾想到这里当年的垂柳依依,想到灞桥的送別情。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