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唐朝时期丝织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战国至唐朝时期丝织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


发布日期: 2016-10-24 更新日期: 2016-12-02 编辑:xuzhiping 浏览次数: 6704

标签:

摘要: 我国在原始社会阶段已经出现了纺织业,在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衣着的原料主要是麻和葛。早期称为布者,不外是用纤维植物麻或葛织成的。而丝织 品由于原料珍贵,仍是贵族、富人的衣着原料,到了棉织品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衣着的条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很大,故本节...

我国在原始社会阶段已经出现了纺织业,在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人们衣着的原料主要是麻和葛。早期称为布者,不外是用纤维植物麻或葛织成的。而丝织 品由于原料珍贵,仍是贵族、富人的衣着原料,到了棉织品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衣着的条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很大,故本节主要论述与国计民生关系最大的丝、棉织业的变迁。

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桑和丝织业的国家。据考古资料,我国人民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种桑育蚕,抽丝织衣了。黄河流域丝织事业起于何时,目前尚无强有力证据,不过在齐家文化甘肃永靖大河庄遗址出土了加捻、牵伸的陶纺轮和为数较多的薄片条形骨匕,被认为是大河庄已有育蚕织绸的佐证。此外,辽宁锦西地区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玉蚕,说明东北红山文化时期也有了育蚕业。南方的丝织业起源比较明确。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绢片和丝线、丝带,经鉴定,原料用的是家蚕丝,绢片是平纹组织,经纬密度每平方厘米48根,是我国至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丝织品实物。由此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南北各地普遍开始了育蚕丝织事业。

战国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各地的丝织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其中有几个主要产地:(一)西汉首都长安所在关中地区,自西周以来丝织业就比较发达。(二)齐鲁产地。齐鲁原有发达的蚕桑业。(三)兖豫产地。大致为古代河济之域。东汉明帝率公卿大臣祭天地,所服各色绣衣,均为襄邑所贡。可知其产品专供宫廷皇室享用。另一产地为今襥阳县一带的卫国旧地。(四)楚国旧地。《管子•小匡》载:楚国“贡丝于周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河南信阳、湖北江陵、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了不少质地良好的丝织品。(五)吴越产地。东南三吴地区自春秋以来即为蚕桑之乡。吴楚争夺边界上的桑树说明对蚕桑业的重视。(六)成都平原产地。著名的产品是蜀锦。

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按户抽调,所谓户调,即以絹、绵为对象。北魏太和年间规定户调各随其土所出,黄河中下游十九州贡绵绢及丝,其他州皆以麻布充税。魏晋时清河的缣、总,房子的绵、 纩,朝歌的罗绮均为上品。其他如巨鹿、赵郡、中山、常山等郡出产的缣都为人们所称道。十六国后赵都城邺丝织业十分发达,设有织锦署,巧工织锦,织工数百人,所产邺锦与蜀锦齐名,花色名目极多,“工巧百数,不可尽名”。北魏统一北中国后,太和年间规定黄河流域19个州贡绵、绢和丝,说明当时黄河流域丝织业十分普遍。刘禅降魏时国库中尚有锦绮采绢20万匹。

唐代官私营丝织业已相当发达,官府丝织业主要是少府监下属织染署分管,下有十作,其中八作都是丝织品。民间主要产区在黄河下游、长江上游和长江下游三大产区,即当时河北、河南、江南、剑南四道。大历年间,江东节度使薛兼训因越人不善机抒,乃访求军中未婚者,厚给资财,令其去北方娶织妇为妻以归,岁得数百人,由是越俗大化。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