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说起电灯,我们马上会想到爱迪生。 其实,在电灯发明史上,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一一英国人约瑟夫•斯万。 说起来话长了。1848年,爱迪生出世还不到一年,20岁的斯万便踏上了探索用电照明的道路。然而,发明电灯的桂冠却落在晚生之辈爱迪生的头上,这是为什么呢? 起...
说起电灯,我们马上会想到爱迪生。
其实,在电灯发明史上,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一一英国人约瑟夫•斯万。
说起来话长了。1848年,爱迪生出世还不到一年,20岁的斯万便踏上了探索用电照明的道路。然而,发明电灯的桂冠却落在晚生之辈爱迪生的头上,这是为什么呢?
起步早的斯万经过12年的苦心钻研,终因当时技术条件所限而暂告结束电灯发明的研究。又过去17年,电弧灯、直流发电机相继问世,抽取真空的技术有所突破,发明电灯的技术条件基本具备了。于是,1877年秋,斯万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爱迪生大约在一年之后才开始向这次发明进军。显然,在这场竞赛中,爱迪生居于落后地位。他的对手斯万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捷足先登,此时的爱迪生只不过刚刚在起跑线上站定。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斯万的研究班子只有两个人,他自己和一位精通真空技术的助手、银行职员查理•斯特恩。更加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两个人也不常见面,主要靠信函联系,间或登门切磋。尽管采用这种低效的手工业式的个体研究方式,斯万还是凭借他的经验和才智,利用以前的成果,率先搞出接近室用的碳丝灯泡。1879年2月3日,在英国纽卡索市文学与哲学学会上,斯万研制的中间大、两头尖,形状似枣核的电灯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中间熠熠发光。虽然它持续照明的时间很短,尚无实用价值,但这毕竟是接近成功的辉煌胜利。爱迪生虽然起步晚,但是进步快。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的电灯成功了,寿命长达45个小时。
灯光一灭,爱迪生就伸手把灯泡摘下来,砸碎了,将两截断裂的棉线灯丝先后放在显微镜下检验。一个助手走过来问他检验结果怎么样,他笑着摇摇头,说:“不成,咱们还得另外找材料。” 助手把舌头一伸,说:“亮了45个小时,还不成啊?”
“差得远哩,我的朋友。”爱迪生拍拍他的肩膀说: “我说的是1600个小时。”这个数字是他按一年365天,每天用4个多小时,计算出来的。
有一天,爱迪生坐在实验室里考虑建设电灯工厂的事,顺手拿过一把蒲葵扇,呼扇呼扇扇着取凉。突然,他的眼睛注意到扇子四周缠绕着的一圈细竹丝上。由于他一直在思考着用什么纤维来做灯丝,所以马上就把竹丝取下来,交给助手做试验。结果,竹丝在电灯泡里大放光明,为人类服务10年之久。后来,人们改进了爱迪生的电灯,用钨抽成细丝,并在灯泡里充进氩一类的惰性气体,这便是我们现在的电灯。
爱迪生的成功在于他更好地适应了现代技术研究的特点,从而后来居上。发明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技术研究。现代的重大发明常常需要多种专长的人共同协作,往往要耗费大量资金。斯万在研制过程中,起初是单枪匹马,后来也只不过一名助手,难得集思广益,而且资金不足,只靠个人小笔费用。难怪在制成接近实用的灯泡后,要求改进之时,因资金匮乏,只能一切从俭,终于落后。相比之下,爱迪生有个40多人组成的人才济济的班子,不仅有高水平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而且还有玻璃工、金属工等。爱迪生研制电灯总共不过13个月,试验过约1600种矿物和金属材料做灯丝,耗费约4万美元购买多种实验材料。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和巨额费用,恐怕是斯万不敢想象的事情。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单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就有1328种,加上有些没有公开发表或故意放弃专利的,大约有2000种。
有人认为,爱迪生是天才。他反对这种看法,说:“无论哪个头脑清楚的人,都能像我一样有成就,如果他肯拼命地钻研。” 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作为一个真正经历过艰苦奋斗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深深懂得时间的可贵。他在79岁生日的时候,曾经很有风趣地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 因为爱迪生几十年来,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若用平常人的活动时间来计算,那么他79年所做的事情,就相当于135年的时间了。这个数字,揭示了他成功的奥秘,证明了“天才源于勤奋”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