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水文与气候

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水文与气候


发布日期: 2016-05-16 更新日期: 2016-05-16 编辑:from_marsh 浏览次数: 4472

标签:

摘要: 水文 本区境内的乌岩岭溪,发源于主峰白云尖之麓,有流域面积16.2km2,干流河长7.4km,流域平均高度963m,流域至飞云江口距离154km。 本区内植被完整,森林覆盖率高虽境内坡度极大,暴雨汇流时间短促,因河床较窄(河宽一般均在10m以内),两岸完整,冲...

水文

本区境内的乌岩岭溪,发源于主峰白云尖之麓,有流域面积16.2km2,干流河长7.4km,流域平均高度963m,流域至飞云江口距离154km。

本区内植被完整,森林覆盖率高虽境内坡度极大,暴雨汇流时间短促,因河床较窄(河宽一般均在10m以内),两岸完整,冲刷缓和;源流短而水流常年不断,滞流时间较一般地区大为延长,充分显示了森林覆盖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浙江省地表水资源调查与统计分析》,乌岩岭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2180mm,年陆地蒸发量为556mm,年径流量为1550mm。

气候

本区地处浙南沿海山地,属南岭闽瓯中亚热带气候区,温暖湿润,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具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色。由于保护区是以西北部主峰白云尖朝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势,周围山峰耸立。冬季,主峰阻挡西伯利亚寒流,冷空气“难进易出”;夏季,海洋性东南季风暖湿空气“易进难返”。加之森林植被茂盛,高山谷地海拔高差悬殊,地形极其复杂,形成丰富多彩、多类型的气候环境。

本区垂直分层温度带可划分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与南温带3个气候带。

根据本区气象哨两年积累资料和新近最高、最低温度月两次短期考察分析,本区年平均温度15.21℃,1月份平均温度5.0℃,7月份平均温度24.1℃,年较差19.1℃,极端最低温度-11~-9℃,无霜期约230d(以上为保护区林场场部谷地气温订正数据)。年降水量平均为2195.8mm,比非林区的三魁、泗溪多500mm,是泰顺县的多雨中心。林区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在85%以上。降水季节分配:5~6月份最多,占29%;11月份至翌年2月份最少,仅占13%;主要生长季在3~10月份,各月平均降水量在100mm以上;7月份伏旱期平均降水量仍有250mm。

林内温度垂直分布与热量交换:经用多头温度遥测仪对阔叶林林内不同层次温度垂直变化测定,一般白天9:00~20:00,热量由树冠向活动层传递,出现逆温;夜间21:00至翌日8:00,热量由活动层向树冠传递,温度递减;大致在8:00~9:00和20:00~21:00热量达到平衡。树冠活动面温度变幅很大,日较差在15℃以上;近地层温度变幅小,日较差在6~7℃。

林内、林外温度对比:林内夏季温度偏低,冬季偏高;白天低,夜间高。夏季,林内平均日较差8.4℃,比林外低1.6℃;冬季,林内平均日较差9.3℃,比林外低0.71℃。林内、林外湿度对比:林内空气湿度比林外偏高7%;伏旱期林内白天相对湿度在80%以上,夜间相对湿度接近饱和,均在96%以上,且持续时间长。

阔叶林光能利用率高:通过林外和林内照度对比观测,林内平均透光率只有4.61%,有效光能利用率高。

综上所述,保护区由于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调节了气温,使温度的日、年较差趋于缓和,林区低温和高温天气减少,林区温度垂直递减率比一般非林区小,林区空气湿度比非林区高,降水量比非林区增大25%左右,森林气候效益十分显著。

关注公众号
获取免费资源

随机推荐


Copyright © Since 2014.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 吉ICP备05002032号

Powered by TorCMS

OSGeo 中国中心 邮件列表

问题讨论 : 要订阅或者退订列表,请点击 订阅

发言 : 请写信给: osgeo-china@lists.osge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