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4年,德国悲惨的情况造就了苏黎世的好运气。数学家伯奈斯因犹太背景,被迫从哥廷根迁居至这个利马河河畔的城市;然而,他卓越的逻辑学家声誉比他本人更早一步到达苏黎世。伯奈斯是1888年出生于伦敦的瑞士人,在柏林先攻读工程学,再改读数学。然后,这位年轻博士以不支...
1934年,德国悲惨的情况造就了苏黎世的好运气。数学家伯奈斯因犹太背景,被迫从哥廷根迁居至这个利马河河畔的城市;然而,他卓越的逻辑学家声誉比他本人更早一步到达苏黎世。伯奈斯是1888年出生于伦敦的瑞士人,在柏林先攻读工程学,再改读数学。然后,这位年轻博士以不支薪的助理教授身份在苏黎世大学执教5年。
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有一天造访苏黎世,与一些瑞士同行在市郊小山坡上散步时,注意到了聪颖的伯奈斯,立刻向他提供了哥廷根大学的职位。虽然这位不支薪的教授已经三十几岁,却不认为移居哥廷根、担任伟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助理是有损颜面的事。他们共同研究的成果极为丰硕,熔铸成巨著《数学基础》 两册,完全以符号逻辑为基础,为数学建立了雄厚但远方的地平线纳粹的乌云已经浮现,哥廷根的数学教员大多是信奉犹太教的男性,唯一的女性是诺特,他们成为了希特勒党羽的追捕对象。伯奈斯及其他犹太同事的离去让希尔伯特十分气馁。
哥廷根的“失”却是苏黎世的“得”,因为伯奈斯的来临让瑞士的逻辑学开始萌芽。刚开始,他在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担任正式讲师 然后成为兼任教授,而且只需负担一半的教学量。1939年至1940年间的冬季学期,伯奈斯与同塞斯、波利亚共同举办了首届逻辑研讨会。这项研讨会后来成为每学期的固定活动,由伯奈斯组织、领导,持续数十年。参加研讨会是免费的,但其实伯奈斯不是学校的全职教员,大可要求参与者付费,不过如果不是免费的,也就 很可能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参加。
即使在1958年退休后,伯奈斯仍继续出席这项生气勃勃的研讨会,直到上了年纪都是如此。伯奈斯的一个学生记得自己曾站在黑板前详细解说新近发表的文章,而伯奈斯问第一个问题时,他的报告才刚开始,然后伯奈斯与劳克利展开了辩论。劳克利站到黑板前面,拿起粉笔,设法解答那个问题。斯派克随即起身提出另一个解答,接下来伯奈斯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也挤到前面来。对话愈来愈热烈,可怜的学生(现在已经是洛桑大学可敬的教授)差点无法结束他的报告。
1977年9月18日,伯奈斯逝世。而他去世后,逻辑研讨会的传统由前同事劳克利及斯派克接替。1987年,斯派克退休时,他的助理与学生请求他继续举办研讨会,于是他又多主持了15年。几位曾参加过研讨会的学生,现在都已经是世界各大学的教授了。